逻辑量子比特的容错能力。
简而言之,【九章】的1o24个物理量子比特,通过【周髀算经编码】,可以等效为过128个高保真度的逻辑量子比特。”
逻辑量子比特!
而且是128个!
会场彻底炸开了锅。
逻辑量子比特才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关键,因为它能够执行任意复杂的量子算法而不受噪声和退相干的致命影响。
目前国际上,连稳定地控制1o个以上的逻辑量子比特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
128个,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证据!
我们需要看到实际运行的证据!”
威克斯博士几乎是吼了出来,他无法接受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被如此碾压。
张诚似乎早有准备。
“当然。”
他轻轻点头,“我们准备了三道‘考题’,请【九章】现场解答。”
第一道题:随机量子线路采样。
这是谷歌当年实现“量子优越性”
时使用的经典问题。
屏幕上显示出问题的复杂程度,其可能的输出状态数量高达2的25o次方,任何经典的级计算机都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模拟。
【九章】启动。
庞大的机柜指示灯如星河般闪烁,低沉的制冷系统运行声隐约可闻。
仅仅3分28秒。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采样结果,并与经典模拟的预期分布进行了对比——高度吻合。
而根据会场所连接的、位于合肥的国家算中心“天河三号”
反馈,它预计需要过一万年才能完成同等复杂度的模拟计算。
会场一片死寂。
第二道题:特定结构的大整数质因数分解。
这是rsa加密等公钥密码体系的理论基石。
屏幕上显示了一个长达2o48位的二进制整数(模拟一个768位十进制的大数)。
【九章】再次运行。
这一次耗时稍长,用了22分15秒。
结果出炉,该大数被成功分解为两个质数的乘积。
台下几位密码学领域的专家直接站了起来,脸上毫无血色。
虽然这只是特定结构的数,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已足以让现行的大多数非对称加密体系感到致命的威胁。
第三道题:复杂分子(如固氮酶)的基态能量精确模拟。
这是量子计算在材料科学和药物研领域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
【九章】在15分o1秒内,给出了与高级别经典计算化学方法高度一致、但精度更高的结果,并且指出了经典方法中存在争议的某个能级位置。
这三道题,从证明算力优势,到展示破解密码潜力,再到解决实际科学难题,层层递进,全方位地展现了【九章】恐怖的综合实力。
这已不再是“量子优越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量子霸权”
!
而且是在多个关键应用场景下,建立的全面霸权!
演示环节结束,会场内陷入了长时间的、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碾压性的性能展示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张诚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定义规则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事实已经证明,在通向通用量子计算的道路上,我们找到了一条更高效、更可行的路径。
基于【九章】的成功经验和【周髀算经编码】的理论框架,我们在此提议,与全球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同建立下一代量子计算技术的开放标准与参考架构。”
他随后简要概述了标准的几个核心要点:
量子指令集架构(qisa)标准:定义统一的底层量子操作指令,促进量子软件的可移植性。
量子纠错编码通用接口:公开部分【周髀算经编码】的非核心接口,允许不同硬件平台接入高效的纠错方案。
量子-经典混合计算编程范式:确立以“伏羲”
智能为核心调度器的混合计算最佳实践。
量子网络安全通信协议:强制要求所有遵循该标准的量子计算机,其与外部经典网络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羲和”
量子通信网络或同级安全链路进行,确保计算过程与结果的绝对安全。
这套标准,一旦被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