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跟我们合作,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巨大的诱惑与极致的恐惧在李志平脑中激烈交战。
就在他意志即将崩溃的边缘,他猛然想起了入职时签署的保密协议,想起了基地里那些日夜奋战、头花白的老院士,更想起了那位年轻得过分、却仿佛无所不能的总师张诚……一种难以言喻的羞愧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他猛地推开车门,声音颤抖却坚定:“你们找错人了!”
几乎在他冲出车门的同时,两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v如同幽灵般从暗处驶出,一前一后堵住了那辆轿车的去路。
陈刚亲自带队,几名神色冷峻的安保人员迅下车,控制了场面。
那个“王经理”
甚至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抗,便被干脆利落地制服。
“李研究员,受惊了。”
陈刚对惊魂未定的李志平点了点头,“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后续事宜,我们会处理。”
原来,安全部门与陈刚的团队早已盯上了这个活跃在金城、以猎头公司为掩护的间谍网络。
李志平近期的情绪波动和接触敏感信息的情况,也早已在监控之下。
这次策反行动,反而成了引蛇出洞、顺藤摸瓜的契机。
虽然核心机密未泄露,但此次未遂策反事件,如同一声尖锐的警铃,让所有参与绝密计划的人员都再次绷紧了神经。
内部的保密教育和审查措施变得更加严格。
策反行动受挫的同时,网络空间的攻击骤然升级。
四月下旬的一个深夜,炎黄集团总部以及位于深圳的“伏羲”
计划外部数据备份中心,同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组织化的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
攻击源经过层层跳板伪装,最终指向几个位于东欧的僵尸网络。
攻击者显然对炎黄集团的网络架构和防御策略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
他们不再试图正面强攻最坚固的堡垒,而是采取了更为刁钻的策略:
供应链渗透:攻击者伪装成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集团内部某采购部门送了携带高级木马的“最新报价单”
邮件。
零日漏洞利用:利用了一个尚未被公开的、存在于某款企业级协同办公软件中的零日漏洞,试图绕过防火墙,直接在内网横向移动。
数据加密勒索:在成功侵入深圳备份中心的非核心存储区域后,攻击者没有窃取数据,而是启动了强大的加密程序,锁定了过2ootb的研过程数据和部分非核心设计图纸,并索要巨额比特币赎金,企图制造混乱和延误研进度。
一时间,深圳基地的警报凄厉响起,部分研究人员的终端屏幕瞬间蓝屏,显示数据被加密。
“启动‘长城’应急响应预案!”
陈刚在网络战指挥中心厉声下令。
他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ert)以及军方网战部队建立的联合防御机制瞬间激活。
“伏羲”
智脑的早期预警模块挥了关键作用,它在攻击起的初期,就通过对异常数据流模式的识别,出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安全团队迅定位了初始入侵点,切断了受感染的内部网络连接。
一场无声的比特世界攻防战在光纤中激烈上演。
攻击方的技术高,手段狠辣;防御方则凭借“伏羲”
的辅助决策、陈刚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国家力量的支撑,层层设防,顽强阻击。
经过长达三十六小时不眠不休的鏖战,攻击被成功击退。
入侵路径被彻底清除,被加密的数据大部分通过备份得以恢复,仅造成约5tb的非核心数据永久丢失和数日的工作延误。
对方索要赎金的目的未能得逞。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数字深渊的硝烟,只会越来越浓。
物理世界的干扰也接踵而至。
五月上旬,一艘装载着批供应给塞尔维亚的“破晓”
电池模块和“生命一号”
饮料生产线的万吨货轮“晨曦号”
,在航行至马六甲海峡附近国际航道时,遭遇了“意外”
。
先是两艘身份不明的快艇在其航线前方危险穿插,迫使“晨曦号”
多次紧急避让。
随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