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闪过惊喜:“张先生,您也关注那篇论文?”
“是的,您提出的模型对我们早期理解‘晶态离子导体’的某些行为很有启。”
张诚谦逊地说道,随即话锋一转,“我认为,在新型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领域,欧洲有着深厚的积累,我们之间有着广阔的互补空间,远胜于无谓的政治争吵。”
法兰西的那位女科学家低声感叹:“张先生,您说得对。
科学本该越政治。
只是……现实往往很复杂。”
“再复杂的结,也需要有人开始去解。”
张诚举起咖啡杯,微笑道,“我相信,理性的声音终将占据上风。
期待未来能与二位,以及更多欧洲同行,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
简单的几句交谈,传递了善意与合作的信号,也在坚固的西方联盟壁垒上,悄然撬开了一丝缝隙。
最终,在为期三天的激烈交锋后,峰会通过了以中方方案为核心基础的《北京共识》初步文件。
文件确认了尊重知识产权、公平贸易、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并决定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就具体的技术标准、伦理指南和合作模式进行后续磋商。
山姆国及其盟友虽然极不情愿,但在中方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实力、已构建的国内产业联盟以及部分欧洲国家态度微妙转变的压力下,最终未能阻止文件的通过。
峰会落幕,各方代表神色各异地走出会场。
张诚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逐渐散去的人群。
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更宏大、更漫长博弈的开始。
《北京共识》是一个,确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应由技术的创造者参与制定。
而他在咖啡厅播下的种子,或许在未来,就能成长为瓦解敌对阵营的关键力量。
暗流依旧在涌动,但方向,已然悄悄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