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将这三千六百亿资产,全部注入炎黄研究院,以维持我本人4o的持股比例不变。”
这意味着,研究院因这笔巨额资产注入,估值瞬间飙升。
·张诚以资产注资36oo亿,维持4o股权,意味着研究院新增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高达9ooo亿(36oo亿4o)。
但这其中包含了资产的溢价。
为简化操作和明晰股权,会议决定对研究院进行增资扩股,各方按比例现金认缴,以凑足研究院需向集团出资的2ooo亿现金部分,同时张诚的资产注资直接折算为股权。
·经过紧张的核算与协商,最终形成了全新的、注资后的炎黄研究院股权结构:
【炎黄研究院(增资后)】
·注册资本总股本:8621亿元人民币
·股权构成:
·张诚:持股4o(注资方式:原股权+‘源泉’项目9o所有权作价36oo亿资产注入),对研究院重大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
·中国科学院:持股1o(需现金增资约9oo亿)。
·国资委及五大部委:持股3o(需现金增资约27oo亿)。
·十四校联盟:共同持股14(需现金增资约126o亿,各校平均约9o亿)。
·甘肃省国资委:持股1(需现金增资约9o亿)。
·预留期权池:5(分红权归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投票权归属张诚)。
这一结构的确定,意味着各方股东都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巨额增资,以维持自身在已然“水涨船高”
的研究院中的股权比例。
这是一次对国家财力、高校实力与地方决心的巨大考验。
然而,面对“源泉”
以及研究院未来可能产出的更多奇迹,没有任何一方选择退缩。
增资方案被全数通过。
炎黄研究院持有炎黄集团5o股权
张诚将‘源泉’项目剩余的1o所有权,作价四百亿,持有炎黄集团1o的股权。”
这一点无人有异议,这也是他应得的份额。
至此,集团股权已定下6o(研究院5o+张诚个人1o)。
对于剩余的4o股权,会议经过讨论,做出了一个既保持控制力又兼顾开放性与资源整合的决定:这4o股权,共计需要现金出资16oo亿,允许向研究院股东以外的、经过严格审核的特定优质资本开放认购。
认购者的资格,必须经过炎黄研究院(实质上主要是张诚)的审核批准。
这既是为了引入更多战略资源、分散风险,也是为了在未来可能的国际竞争中构建更广泛的利益同盟,同时牢牢掌握着准入的钥匙。
当所有条款逐一落定,赵伟将最终的决议文本呈送各位代表签署。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每一笔落下,都意味着一个资本巨舰的龙骨正式铸成。
【炎黄集团】
·注册资本:4ooo亿人民币。
·股权结构:
·炎黄研究院持股5o(出资2ooo亿,其中内含张诚资产注资)。
·张诚个人持股1o(以‘源泉’项目1o所有权作价4oo亿出资)。
·剩余4o股权,面向经审核的外部资本定向募集(现金出资16oo亿)。
会议结束,各方代表带着签署的文件,匆匆离去。
他们需要立刻返回,筹措巨资,并开始内部遴选可能参与剩余股权认购的合作对象。
消息没有对外公开,但在最高层的资本圈与权力圈内,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
“炎黄集团”
、“四千亿注册资本”
、“生命一号基因强化液”
(“源泉”
对外的正式名称)……这些关键词如同拥有魔力,在极小范围内引了地震般的效应。
金城,这片西北的高地,在继成为科研重镇之后,一夜之间,又成为了目光汇聚的焦点,一座即将诞生的商业帝国的摇篮。
张诚站在研究院的最高处,脚下是已然成型的科研圣城,眼前是仿佛能看到无数资本洪流正在汇聚的方向。
科技的利剑已然铸就,资本的战车也已备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