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书页的翻动与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从春末流入了盛夏。
京郊别墅庭院里的景致,跟随着季节的指令,完成了一场从含蓄到奔放的演变。
然而,对于深居于别墅二楼书房内的张诚而言,外界的这种更迭,不过是透过窗帘缝隙偶尔闯入的、模糊的光影变换,以及背景音中蝉鸣声调的起伏。
他的世界,自年初重返北京后,便彻底收缩、固化,进入了近乎绝对的“闭门潜修”
状态。
这种状态,并非刻意为之的苦修,而是一种因极致的专注而自然产生的“物我两忘”
之境。
在这段漫长的闭关期间,并非完全没有外界的波澜试图触及这方静土。
中国科学院高等研究院的孙所长,这位一直密切关注并全力支持张诚的忠厚长者,便曾先后两次亲自前来探访。
第一次是在四月,春意正浓。
孙所长轻车简从,来到别墅。
他并未提前大张旗鼓地通知,只是想着顺路来看看,了解一下张诚的研究近况,也表达一下组织的关心。
赵伟在门口恭敬地迎接了孙所长。
“孙所长,您来了。”
“小赵啊,张诚同志最近怎么样?研究还顺利吗?我过来看看他,不打扰吧?”
孙所长笑容和蔼地问道。
赵伟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但语气依旧坚定:“孙所长,张教授他……正在进行非常关键的研究阶段。
他之前特意交代过,除非极其特殊紧急的情况,否则……概不见客。
他已经连续很多天几乎没有离开过书房了。”
孙所长闻言,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立刻浮现出理解和疼惜的神色。
他摆了摆手,压低声音道:“明白,明白!
绝对不能打扰!
我就在楼下坐坐,跟你了解一下大致情况就好,千万别去通报,免得打断他的思路。”
在客厅里,孙所长仔细询问了张诚的饮食起居状况,听到李静汇报说送去的饭菜常常需要反复加热,他眉头微蹙,反复叮嘱李静一定要想方设法在营养和口味上做到最好,哪怕他吃得少,也要保证他摄入的是精华。
他也从赵伟那里得知,张诚近期只通过他采购过几次极其专业的数学文献和特定型号的绘图工具。
“唉,这孩子……真是太拼了。”
孙所长感慨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激赏与怜爱,“他这是在攀登又一座无人能及的险峰啊!
我们这些老家伙,帮不上具体的忙,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守好这方清净,排除一切干扰。”
他站起身,拍了拍赵伟的肩膀,“小赵,你们做得很好!
一定要继续坚持原则,无论谁来,包括我在内,只要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一律挡驾!
一切以他的研究为重!”
孙所长没有久留,甚至连杯茶都没喝完,便悄然离去,唯恐自己的存在本身都会形成一丝无形的干扰。
第二次来访,则是在六月,盛夏伊始。
这一次,孙所长是带着一些上面领导关切询问的消息来的,当然,领导们也完全理解并支持张诚的闭关。
他依旧被赵伟礼貌而坚定地拦在了楼下。
“孙所长,实在抱歉,张教授的研究似乎到了更紧要的关头,最近几乎完全不与我们交流了,所有精力都扑在了里面。”
赵伟的语气带着一丝汇报工作的凝重。
孙所长神情肃然,点了点头:“我明白。
我这次来,主要也是想当面跟你们再说一次,无论外面有什么声音,有什么期待,你们都要顶住压力。
告诉张诚同志,让他完全放心,天大的事情有我们顶着,他只需心无旁骛,勇攀高峰!”
他顿了顿,补充道,“领导们也让我转达,他们相信张诚同志,期待他的好消息,但绝不催逼,一切以他的节奏为准。”
两次探访,孙所长都未能见到张诚本人,但他带来的,是来自组织高层的绝对信任与无条件支持,是如同坚实后盾般的默默守护。
这份理解与支持,虽未直接传达至张诚耳中,却化为了赵伟等人心中更坚定的信念,以及这栋别墅外围更加密不透风的宁静保障。
在长达数月的闭关中,张诚与外界的联系被压缩到了一个极限的程度。
除了孙所长这样的高层探访被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