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我现在非常、非常想知道,这位仿佛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数学之皇’,在他那间神秘的书房里,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是霍奇猜想,还是bsd猜想?或者……他会不会打算在明年之前,把我们千禧难题清单上的最后两个也一并打包了?”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一种更加荒诞而又充满期待的情绪在会议室蔓延。
“您的意思是……我们不如……等着看?”
有人迟疑地问。
“没错!”
安德森所长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脸上露出了玩味的表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一鼓作气,把剩下的‘王冠上的最后两颗明珠’也摘下来!
到时候,我们或许可以举办一个‘千禧难题全系列破解庆祝大会’?那岂不是更省事,也更……震撼?”
这个大胆的、带着几分破罐子破摔又充满前瞻性的决定,竟然得到了在场委员们的一致默许。
面对张诚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以越奖项颁度解决难题的“非人”
存在,克雷数学研究所也只好调整策略,从“如何优雅地颁奖金”
转变为“如何准备好迎接可能到来的、更密集的荣誉轰炸”
。
他们仿佛成了守在传奇探险者家门口的记录员,不再急于送上补给,而是满怀期待地等着看他下一次会带来怎样惊人的战利品。
与学术界严肃紧张的研读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网民们再次掀起的、如火如荼的幽默吐槽狂潮。
消息如同病毒般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扩散,段子手们纷纷摩拳擦掌,各显神通。
新浪热搜榜瞬间被霸占:
张诚证明p不等于np(爆)
克雷数学研究所或成最大输家
我的算法课白上了
人类智慧堡垒再次加固
知乎热门问题:《如何评价张诚证明p≠np?》
高赞回答(匿名,疑似程序员):“谢邀。
人在机房,刚断网线。
心情复杂。
一方面,为能见证历史感到激动;另一方面,看着手里刚写的优化到o(n3)就沾沾自喜的代码,流下了羞愧的泪水。
另外,提醒所有做密码的同学,你们的毕业论文可能要重写了。
(手动狗头)”
回复1:“密码学博士表示,已接到导师紧急通知,课题组方向需重新评估……(裂开)”
回复2:“ai炼丹师们表示情绪稳定,反正我们本来也不靠严格证明过日子(苦笑)。”
贴吧神帖更是频出:
标题:《理性讨论,诚哥是不是已经偷偷进化成了数学形态的光量子计算机?》
热评1:“我觉得他是未来人,回来刷副本的。”
热评2:“克雷研究所:我们设立难题是为了激励几个世纪的思考。
诚哥:好的,我尽量在一年内搞定,不耽误你们设置新题。”
热评3:“建议国家把诚哥保护起来,不是怕他被刺杀,是怕他脑子运算过热,需要液氮冷却!”
标题:《震惊!
克雷数学研究所恐因张诚而破产!
(滑稽)》
楼主:“据不可靠消息,克雷研究所财务部门已提交报告,建议将奖金放模式从‘难题触型’改为‘张诚成果订阅制’,包年有优惠。”
回复:“所长:快!
快把霍奇猜想和bsd猜想的奖金也提前准备好!
我怕不够时间走流程!”
朋友圈和qq空间被各种梗图刷屏:
一张张诚(旧照)被p上了人披风,面前是七个被划掉的红叉(代表已解决的千禧难题),配文:“我只是一个路过的高中生数学家。”
一张世界名画《创造亚当》的恶搞图,上帝的手变成了张诚的手,即将触碰的不是亚当,而台座上刻着“p≠np”
。
“转这个张诚,你的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可能除了找对象)。”
网民的吐槽,充满了戏谑、崇拜和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张诚的成就,已经越了学术范畴,成为了一种全民参与解构和娱乐的文化现象。
就在这举世震惊和网民狂欢的时刻,中国国内,一场重要的国家级盛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