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德公主听得十分专注,碧蓝的眼睛一眨不眨:“就像……用理性在虚无中建造一座桥梁?而桥梁的彼岸,是早已存在,却从未被现的真理?”
“可以这么理解。”
张诚点了点头,“数学对象和规律,其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现,但通往它们的路径,需要我们去构建和证明。”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冒险。”
英格丽德公主感叹道,脸上流露出向往的神情,“比任何童话故事都更吸引人。
那么,您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的‘桥梁’建造,还顺利吗?”
她似乎从某些渠道隐约听说过张诚的新研究方向。
张诚的脑海中瞬间闪过pvsnp那坚硬的瓶颈,但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正在进行中。
不过每一次建造的难度和所需的‘材料’都不同。”
两人就这样,围绕着数学研究的心智体验、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英格丽德也提到了物理与数学的美妙结合)、乃至东西方对知识追求的异同,进行了约二十多分钟的愉快交流。
英格丽德公主思维敏捷,提问颇有深度,显示出良好的教养和知识储备。
而张诚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回答都直指核心,逻辑清晰。
他们的交谈没有涉及任何私人话题,始终保持在学术与思想的层面,但却有一种同龄人之间难得的、智力上的共鸣与默契。
晚宴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临别时,英格丽德公主再次向张诚表达祝贺,并微笑着说:“希望您未来的‘桥梁’建造一切顺利。
也许有一天,我能在更远的数学海岸线上,看到您树立的新灯塔。”
“谢谢,公主殿下,也祝你在求知路上一切顺利。”
张诚礼貌回应。
这次与挪威公主的邂逅,如同奥斯陆夜空中划过的一道优雅而明亮的流星,为这次颁奖之旅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但也仅止于此。
对于张诚而言,这只是一次有趣的、与一位有教养且对科学感兴趣的异国少女的智力交流,并未在他心中激起更多波澜。
就在王室晚宴结束,张诚返回下榻酒店后不久,他接到了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的电话。
大使先生亲自邀请他,于次日中午前往使馆,参加一个小型的、非正式的庆祝午宴。
第二天中午,张诚在赵伟和陈刚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奥斯陆环境优雅使馆区的中国大使馆。
使馆门口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熟悉的国徽和中文标识,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中国驻挪威大使是一位气质儒雅、经验丰富的外交官。
他亲自在使馆门口迎接,紧紧握住张诚的手,脸上洋溢着由衷的自豪和喜悦:
“张诚同志!
欢迎欢迎!
快请进!
你在国际学术界为国家争得的这份至高荣誉,让我们所有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
我代表驻挪威使馆全体馆员,向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大使的热情与之前在王室晚宴上感受到的庄重礼节截然不同,充满了同胞之间的91arth(温暖)与真诚。
小型午宴设在大使官邸的餐厅,参加者除了张诚一行,只有大使、几位核心馆员以及挪威当地几位知名的华人科学家代表。
菜肴是地道的中国家常风味,显然是使馆厨师精心准备的,意在慰藉张诚的“中国胃”
。
席间,气氛轻松而热烈。
大使没有再重复那些官方的赞誉之词,而是像一位关心晚辈的长辈,详细询问张诚在挪威这几天的起居是否习惯,行程是否过于紧张,有没有什么需要使馆帮助的地方。
“张诚同志,你还这么年轻,就承担了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大使关切地说,“国家和人民对你寄予厚望,但你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诚能感受到这份关怀背后的真诚,他点头回应:“谢谢大使先生,我会注意。”
大使又兴致勃勃地与张诚聊起了科学与国家展的关系:“你的成就,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最基础、最前沿的科学领域做出引领世界的贡献。
这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对我们开展外交工作,提升国家形象,也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