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白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的内容。
除夕的短暂放松,并未打断他思维的连续性,反倒是这一次短暂的“休憩”
,让他能更清晰地审视之前的工作。
他之前十天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如何为他设想的“计算历史”
构建合适的“层积空间”
模型。
他尝试了多种方式,将图灵机的每一步计算,不仅看作状态的改变,更视为在某个高维信息空间中留下的一条“轨迹”
,这条轨迹携带了关于决策分支、信息压缩程度、乃至潜在“回头路”
的复杂度信息。
但这异常艰难。
计算的抽象性与动态性,远比有连续时空背景的物理场或具有特定对称性的规范场要难以捕捉。
“历史”
在这里,似乎更加离散,更加依赖于那套人为设定的、冰冷规则(程序)的驱动。
他拿起笔,将白板上一个关于“历史路径权重分配”
的设想圈了起来,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个设想试图用量子力学中路径积分的思路,给不同的计算路径赋予“概率幅”
,但很快他就现,在确定性的经典计算范畴内,生搬硬套量子概念是行不通的,反而引入了不必要的复杂性。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但眼神中并无气馁,只有更深的思索。
窗外,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鞭炮声和烟花爆炸声达到了顶峰,绚烂的光芒甚至短暂地照亮了书房的一角。
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式来临。
然而,张诚对此恍若未闻。
他的全部精神,都凝聚在眼前这块白板,凝聚在如何为“计算”
这一人类最伟大的智力创造之一,打上“历史层积动力学”
的深刻烙印,并从中挖掘出区分p与np的那把关键钥匙。
他擦掉了一部分内容,开始重新绘制一个更加精细的“状态-历史”
关联图。
笔尖在白板上划动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与窗外辞旧迎新的喧天热闹,形成了动与静、世俗与凡的极致对比。
在这个举国欢腾、阖家团圆的除夕深夜,在这栋京郊的静谧别墅里,一位少年正远离一切节日浮华,孤独而执着地遨游在由逻辑、算法与无限可能性构成的数学宇宙深处,为了解开那个关乎计算本质的终极谜题,起着无声而决绝的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