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京郊的别墅住所,与西安科研基地那种充满工业化紧张感和集体攻关氛围的环境不同,这里是他独自面对浩瀚数学宇宙的私人港口。
连续数月高强度的应用型研究,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思维的“远足”
和“拓展”
。
如今,“远足”
归来,他需要沉静下来,回归到那最本质、最纯粹的理论思考之中。
生活助理李静早已将别墅收拾得一尘不染,温暖的中央空调驱散了冬日的寒意,窗台上的几盆绿植在充足的光照下舒展着翠绿的叶片,显得生机勃勃。
张诚脱下外套,递给李静,习惯性地走向二楼的书房。
书房依旧是他最熟悉的样子。
靠墙的巨大书架上,各类数学专着、期刊、手稿排列得井然有序,却又隐隐透露出经常被翻阅的痕迹。
宽大的实木书桌上,除了电脑和必要的文具,依旧干净整洁,仿佛在等待着主人下一次思维的挥洒。
他走到书桌前,并未立刻坐下,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过窗外那片在冬季略显萧瑟,却别具一种苍劲之美的庭院景致。
从秦岭脚下的集体攻坚,回到这方独属于自己的思维天地,环境的转换让他心中一片宁澈。
他知道,是时候重新梳理“历史层积动力学”
框架在纯数学领域的更深层次内涵,并认真考虑和孙所长提及的、关于千禧难题的下一步探索方向了。
那些难题,如同数学星空中最遥远、也最璀璨的星辰,吸引着所有具备足够勇气和智慧的探索者。
然而,就在他的意识刚刚沉静下来,准备深入思考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问题与“层积”
概念可能存在的某种隐秘联系时,一种极其熟悉、却又许久未曾感受到的奇异波动,自他意识的最深处悄然泛起。
那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声音或震动,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他认知核心的、“存在感”
的降临。
紧接着,一道泛着微蓝色冷光、只有他能够感知的全息屏幕,无声无息地在他视界中展开,其设计简洁而充满科技感,与他记忆中毫无二致。
【系统检测到宿主回归核心研究环境……】
【环境判定:稳定。
】
【心智状态判定:沉静,专注,具备接受新挑战的潜力。
】
【正在生成阶段性终极任务……】
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提示音(更确切地说,是直接映入意识的信息流)在他“脑海”
中响起。
张诚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甚至连眼神都未曾波动,仿佛对这突如其来的“造访”
早已习以为常。
他只是静静地“看”
着那悬浮在意识中的屏幕,等待着后续内容。
相较于第一次接触系统时的些微惊异,此刻的他,已然能够以绝对的平静来面对这越常理的存在。
屏幕上,字符如同受到无形之手的操控,逐行浮现,清晰而稳定:
【阶段性终极任务布:真理之冠冕】
【任务内容:于六年之内(自本任务布之日起计算),独立完成并经由国际数学界认可,解决剩余的五大“千禧大奖难题”
。
】
屏幕上的文字微微闪烁,似乎在进行着重强调。
随即,下方列出了五个清晰的名目:
1pversnp问题(p对np问题)
2霍奇猜想(hodjecture)
3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y-i11sexistendassgap)
4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navier-stokeseationexisteness)
5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bir-dyerjecture)
【已知情报:千禧年七大难题中,黎曼猜想(rieannhypothesis)已由宿主完成证明;庞加莱猜想(pojecture)已由格里高利·佩雷尔曼(grigoripere1an)解决。
剩余五道难题,为本任务目标。
】
看着这五个代表着当今数学界最深邃、最棘手挑战的名字,即便是以张诚那古井无波的心境,其意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