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争光了!”
“姚大使,您好。”
张诚上前一步,与姚大使握手,态度不卑不亢,“您过奖了。”
“一点都不过奖!”
姚大使用力地摇了摇张诚的手,“菲尔兹奖啊,数学界的诺贝尔!
更何况你还如此年轻,开创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不仅是你个人的荣耀,更是咱们中国人的荣耀!”
姚大使招呼众人落座。
他特意让张诚坐在自己右手边的位置,显示出对这位年轻天才的格外看重。
陈院长坐在大使左手边,孙所长次之,赵伟以及众代表团成员和使馆的几位主要参赞也依次就座。
宴会开始,服务人员优雅地为各位宾客斟上茶水和水酒。
姚大使先举杯致辞:
“先,我代表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也代表祖国和人民,向张诚教授荣获菲尔兹奖这一至高荣誉,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他声音洪亮,充满感情,“也向陈院长、刘所长以及中科院代表团所有成员,在此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展现出的中国科学家风采,表示由衷的敬意!”
众人纷纷举杯相庆。
姚大使继续道:“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基础科学研究,更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张诚教授在数学这上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其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兴国战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完全正确且卓有成效的!”
他的话语高屋建瓴,将张诚的个人成就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了起来。
“大使馆作为国家在海外的窗口和桥梁,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服务好在外的中国公民,特别是像张诚教授这样的杰出人才。”
姚大使看向张诚,语气诚恳,“你们在海外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我们都与有荣焉,也会竭尽全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随着一道道精美的中式菜肴被依次送上——从清淡的松茸炖鸡汤,到地道的北京烤鸭,再到精心烹制的清蒸海鲈鱼和具有江南风味的东坡肉——宴会的气氛逐渐轻松活跃起来。
姚大使显然做足了功课,他并未将话题仅仅停留在客套的祝贺上,而是与张诚进行了颇有深度的交流。
“张诚教授,”
姚大使用餐巾擦了擦嘴角,饶有兴趣地问,“我虽然不是数学专业出身,但也对你的‘历史层积动力学’框架非常好奇。
据我了解,这个框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素数问题。
你能不能用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给我们这些‘门外汉’讲讲,它最核心的创新点在哪里?”
这个问题既体现了大使的诚意,也给了张诚一个展示思想的机会。
张诚略一沉吟,用清晰而平实的语言回答道:
“姚大使,简单来说,传统方法像是研究一条已经编织完成的华丽挂毯,我们分析它的图案、颜色和纹理。
而我的方法,则是尝试去理解编织这台挂毯的‘织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丝线是如何一层层、按照特定规则被织上去的。
‘历史层积’就是描述丝线叠加和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这个比喻形象而精准,让在座的非专业人士都露出了恍然和赞赏的神情。
“妙!
这个比喻非常精彩!”
姚大使击节赞叹,“这不仅是数学思维的创新,更是一种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突破啊!
这让我想到,我们中华文化强调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演化,讲究‘格物致知’,你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否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我们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科学哲学与文化背景。
张诚思考了一下,谨慎地回答:
“可能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的思考习惯,或许无形中更倾向于从关系和过程的角度去理解对象,这与西方传统中更侧重实体和静态分析的模式有所不同。
但数学本身是越文化的,其正确性依赖于逻辑和证明。”
“说得非常好!”
姚大使点头称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能够将自身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融入到对人类共同知识边疆的探索中,并取得卓越成就,这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