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背后体现的组织能力和对学术交流的全力支持,再次让国际学者们感到惊叹。
这已远远出了一般学术会议的范畴,更像是一次由国家力量支持的、全方位的学术服务。
“最后,八月十日下午三点,我们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本次活动的结束仪式及庆祝宴会。
我们诚挚邀请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出席,分享这份科学探索带来的喜悦与荣光!”
流程介绍完毕,院长的话语停顿了片刻,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眼神中充满了感慨与期待。
会场内极其安静,所有人都知道,铺垫已经结束,真正的核心即将登场。
“各位,黎曼猜想,这座矗立在数学王国险峰之上过一个半世纪的丰碑,它的证明,是人类理性智慧的一次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共同聆听、见证和探讨这一激动人心的伟大突破。”
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些许,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本次报告会的主讲人,黎曼猜想的证明者,‘历史层积动力学’理论的提出者——张诚教授!”
八点三十分。
会场内的灯光依旧明亮而柔和,但空气中那种混合着期待、审视、好奇与些许质疑的张力,已经几乎达到了顶点。
万人的空间里,低语声早已彻底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微小的动静。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来自前排的学术泰斗,还是后座的年轻学子,亦或是媒体区那些见多识广的记者,都不约而同地、牢牢地锁定在讲台侧后方的那扇门。
那扇门,此刻仿佛成为了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
门后,是准备区,是风暴眼的中心;门前,是万众瞩目的学术殿堂,是即将接受历史检验的舞台。
时间,在这一刻似乎被无限拉长。
每一秒的流逝,都清晰地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上。
突然,那扇门悄无声息地向内滑开了一道缝隙。
这一细微的变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瞬间牵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会场内响起一阵极其轻微、几乎是下意识出的吸气声,无数人的脊背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一些,脖子微微前倾,目光更加聚焦。
一道身影,沐浴着从准备区透出的明亮光线,步履从容而稳定地,迈入了这方汇聚了全球目光的天地。
就在他完全现身于灯光下的那一刹那,整个会场,仿佛被一道无声的闪电击中,陷入了一种极致的、震撼的静止。
一身剪裁极其合体、面料垂顺的高级藏青色西装。
西装线条流畅,完美地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经过数月生活助理的精心制作的营养餐的“投喂”
下,那个曾经略显单薄瘦削的少年身形,已然变得匀称而结实,肩膀有了清晰的轮廓,撑起了西装的平直肩线,展现出一种越年龄的沉稳气度。
西装左侧领口上,别着一枚造型简洁的银色徽章——中科院的标识,象征着此刻他作为东道主一员,也作为报告人的双重身份。
内搭一件纯白色的挺括衬衫,领口系着一条深蓝色的领带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是这身成熟、庄重的服饰与佩戴者容貌所形成的极具冲击力的反差。
他的脸庞,依旧带着无法掩饰的稚嫩。
皮肤光洁,透着少年人特有的健康光泽。
五官清秀,眉眼清晰,鼻梁挺直,嘴唇的线条还带着些许未完全褪去的柔和。
任谁都能一眼看出,这确实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
可是,当你对上他的眼睛时,所有关于年龄的刻板印象都会在瞬间崩塌。
那双眸子,漆黑、明亮、深邃,如同蕴藏着星辰大海的夜空。
目光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怯懦、紧张或是即将面对巨大挑战时应有的波动。
那是一种洞悉了某种根本规律后的坦然,是一种立足于知识巅峰俯瞰众生的从容,是一种越了世俗年龄界限的、纯粹的智慧之光。
他面带微笑。
那微笑并非张扬,也非刻意,只是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平和而自信的弧度。
这微笑仿佛具有某种魔力,瞬间化解了因他过分年轻面容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