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学家的心血。
正面强攻,希望渺茫。”
“需要全新的工具,或者对现有工具有颠覆性的理解和融合。
等级4的数学知识,涵盖了朗兰兹纲领、非交换几何、现代解析数论前沿等,或许能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路径的视角……”
“时间只有四个多月,必须全力以赴。”
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张诚已然做出了决定。
这个挑战,他接下了!
他立刻关闭了材料设计的草图,新建了一个加密文档,标题简单写下:《go1dbajearythoughts&approach》。
随即,他开始调阅中科院数据库内所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历史文献、重要论文,尤其是关于筛法理论、哈代-李特尔伍德圆法以及陈景润“1+2”
证明的详细解析。
但他深知,仅仅研读前人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的是灵感,是突破,是那种能够撕裂笼罩在这个猜想之上厚重迷雾的、石破天惊的数学思想。
闭关之前
下定决心后,张诚并没有立刻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他深知,作为中科院新聘任的研究员,必要的沟通和报备是需要的,这既是对组织的尊重,也能为自己争取到一段不受干扰的宝贵时间。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研究所长孙院士的办公室。
“孙所长,您好,我是张诚。”
“哦,张诚啊,有什么事吗?对新办公室还满意吗?缺什么设备直接列清单给后勤就行。”
孙院士的声音很热情。
“谢谢所长,环境很好。”
张诚语气平稳地说道,“是这样的,我近期在数学方面,有一些比较强烈的……灵感涌现,可能关联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问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可能需要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攻关,会进入一种相对‘闭关’的状态,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和一般性事务。
特地向您报备一下。”
他没有提及哥德巴赫猜想。
一来,这目标太过骇人,在成功之前说出来,徒增不必要的关注和压力;二来,数学灵感玄妙难言,用“灵感涌现”
来解释,既符合科学家的行为模式,也足够模糊,不会引起过度猜测。
电话那头的孙院士明显愣了一下。
他自然知道张诚的数学功底极其深厚,能被这位小天才称之为“重要基础问题”
并需要“闭关”
攻克的,绝非等闲。
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又一项重大成果的酝酿。
“没问题!
完全没问题!”
孙院士的声音带着几分郑重和期待,“你尽管安心研究!
所里这边,我会打好招呼,所有行政事务、不必要的会议、访客,一律帮你挡掉。
计算资源方面,你需要什么,直接提,我让计算中心给你开最高优先级!
饮食起居……需不需要所里安排人……”
“谢谢所长,生活方面我自己可以安排好,不麻烦所里。”
张诚婉拒了生活上的特殊照顾,“主要是需要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
“明白!
理解!
你就放心闭关吧!
我们都期待你的好消息!”
孙院士语气中充满了支持。
结束通话后,张诚又给家里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告知父母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科研任务很重,联系可能会减少,让他们不必担心。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研究套间的门口,从内部设置了“请勿打扰”
的电子标识,并加强了门禁权限。
然后,他回到书桌前,将手机关机,放入抽屉。
此刻起,外界的一切喧嚣、杂务,都被他彻底隔绝。
他面对着电脑屏幕上打开的文献和空白的演算文档,目光沉静如水,仿佛古老的僧侣面对需要穷尽一生去参悟的禅机。
桌上,只有一叠厚厚的空白草稿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以及一杯清水。
窗外,是北京夏末秋初的明媚阳光,但对于张诚而言,他的世界已经收缩到了这方寸之间,收缩到了那由无数素数、无穷偶数以及它们之间神秘联系所构成的、浩瀚而抽象的数学宇宙之中。
真理之唤已然响起,闭关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