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省台的记者要求现场连线!”
“主任!
教育部办公厅来电!”
“书记,清华大学的招生组已经到县宾馆了,要求立刻见面!”
指令、电话、请示、汇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校长感觉自己像个高旋转的陀螺,连喝口水、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午饭时间早已过去,食堂送来的盒饭堆在办公室角落,早已凉透,却没人顾得上吃一口。
每个人都在小跑着,忙碌着,沟通着,安排着,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荣耀和随之而来的庞杂事务,忙了个昏天黑地。
但他们心甘情愿,甚至希望这忙碌能更持久一些,因为这是县一中百年未有的高光时刻!
与此同时,半山村,这个平日里宁静的黄土高原村落,也彻底沸腾了!
乡镇的领导们骑着摩托车、开着吉普车,第一时间赶到了张家那栋崭新的红砖瓦房前。
村主任用他那已经喊劈了嗓子的大喇叭,激动得语无伦次地向全村、乃至周边村落广播着这个惊天喜讯!
“老少爷们儿!
静一静!
听我说!
咱们村的诚娃!
张诚!
高考考了75o分!
满分!
全国第一!”
(在他心中,八省第一就是全国第一)
刹那间,整个村子如同滚开的沸水!
所有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走动的,全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如同潮水般涌向了张家!
不仅如此,附近村子里那些与张家沾亲带故的,或者仅仅只是听说过张诚大名的乡亲们,也纷纷自地赶了过来。
张家那宽敞的院子里,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狂喜,仿佛考了满分的是他们自家的孩子。
“建军!
秀兰!
恭喜啊!
你们老张家祖坟真是冒了青烟了!”
“满仓叔,婶子,你们养了个好孙子啊!
给咱们全村、全乡、全县都长脸了!”
“我就说诚娃不是一般人!
看看!
看看!
高考满分!
古时候这就是状元及第啊!”
道贺声、赞叹声、议论声,几乎要把张家的房顶掀翻。
乡镇领导拉着张建军和村主任,紧张地商量着:“老张,主任,省里市里县里的大领导肯定马上都要来!
这是天大的事情!
咱们得立刻准备起来!
欢迎的队伍,锣鼓家伙,横幅标语,还有现场的秩序维护,茶水接待……一样都不能马虎!
这是咱们整个乡镇的脸面!”
村主任拍着胸脯,激动地保证:“领导放心!
我们全村人就是一夜不睡,也把这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绝不给诚娃丢脸,绝不给咱们乡抹黑!”
于是,在乡镇干部的指挥下,村民们自地分工合作。
识字的老人忙着裁红纸写横幅、贺联;妇女们忙着烧水、准备招待用的瓜果零食;青壮年则忙着打扫村道、整理院落、借锣鼓家伙……一种节庆般的热烈、紧张而又井然有序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半山村。
没过多久,县里领导便到了村子里,见了张诚的家人,随即又匆匆将张诚的家人带去了县城与张诚汇合。
与此同时,另一股强大的力量,也从全国各地,向着这座小县城汇聚。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国内顶尖高校,都在成绩公布后的第一时间,派出了以副校长级别领导为的、阵容豪华的招生工作组,乘坐最早的航班、高铁,目标明确地直扑而来!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抢到张诚!
不惜一切代价!
这已经不仅仅是争夺一个优质生源,更是争夺一个标志,一个象征,一个可以写进校史的未来传奇!
谁能将这位八岁满分状元收入麾下,其带来的声誉提升和象征意义,无可估量!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许多明知自己学校档次与顶尖学府相去甚远、根本没戏的普通一本、二本院校,也纷纷凑热闹般地派出了招生组。
他们心里门儿清:“抢人?那是清华北大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