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张诚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安心的弧度。
这是他力所能及的,对关爱他的亲人们,一种无声的、不为人知的回报与守护。
接下来的日子,就在这种温馨、充实而又充满年节喜悦的氛围中度过。
张家新居里,每天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母亲李秀兰和奶奶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父亲张建军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庭院;张诚则会抽出时间,耐心地教弟弟张磊认更多的字,读更有趣的故事书;爷爷奶奶就坐在暖洋洋的炕上,看着儿孙绕膝,脸上每道皱纹里都流淌着满足。
腊月二十三祭灶,扫尘,蒸年馍,写春联,贴窗花……每一个年俗环节,都因为新房子和一家人团聚的喜悦,而显得格外有滋味。
热热闹闹的除夕夜,丰盛的年夜饭就摆在新房子的堂屋里,明亮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杯盏交错,笑语欢声。
窗外是零星炸响的鞭炮声和漆黑的寒夜,窗内是温暖如春的团聚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夜晚,看着家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张诚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自然是少不了的。
来张家新房子拜年的村民络绎不绝,无不对这气派的新房和家里那个“文曲星”
孙子交口称赞。
张家人热情招待,脸上有光,心里更是像喝了蜜一样甜。
就在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中,一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热炕头闲聊时,张诚觉得时机成熟了,便用平静的语气,抛出了一个让家人稍感意外的消息。
“爸,妈,爷爷,奶奶,”
他顿了顿,看向望着他的亲人们,“有件事跟你们说一下。
我已经报名了,准备参加明年六月份的高考。”
话音落下,炕上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虽然知道儿子(孙子)本事大,连奥赛金牌都拿了三块,但“高考”
这两个字,在普通农家人的心里,还是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那是决定无数孩子命运的关键一步。
而且,张诚的年龄……
“高考?”
母亲李秀兰最先反应过来,有些担忧地问,“诚娃,你不是才高二吗?而且……你这才八岁啊(虚岁),能行吗?是不是太急了点?”
父亲张建军也放下了手里的瓜子,表情严肃起来:“是啊,诚娃,虽然你学习好,但高考……听说挺难的,而且那么多比你大的孩子考……”
爷爷奶奶没说话,但眼神里也流露出类似的关切。
张诚早就料到家人会有此反应,他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带着令人信服的笃定:“爸,妈,爷爷,奶奶,你们放心。
高中的知识我早就全部学完了,而且学得很深。
报名的事情,学校和教育局的领导都同意了,手续也都办妥了,没问题。
我就是想去试试,检验一下自己,也给自己的中学生活留个纪念。”
他顿了顿,补充道:“反正也就是去考一下,成绩好了自然好,就算有什么意外,也不影响什么,那么多大学都等着要我呢。”
听他这么说,语气又如此从容自信,家人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他们想起了张诚一次次创造的奇迹,想起了他远年龄的沉稳,那份担忧渐渐转化为了支持与期待。
“好!
我娃有志气!”
爷爷张满仓先表态,用力一拍炕席,“就去考!
让那些人也看看,咱老张家的娃,八岁就能考大学!”
奶奶也眉开眼笑:“对对对,我乖孙去考,肯定能考个状元回来!”
父亲张建军重重地点了点头:“爸支持你!
好好考!”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眼神柔软:“妈也支持你,别太累着就行。”
就连六岁的弟弟张磊,也挥舞着小拳头,大声地喊:“哥哥最棒!
考第一!”
家人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如同冬日里的暖阳,将张诚心中最后一丝可能存在的杂念也驱散了。
他之所以选择提前高考,除了系统的任务和奖励,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一份想让家人更早、更彻底地安心,更直观地看到他能力的想法?
在这个温暖的新家里,伴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守岁夜话和鞭炮声,八岁的张诚,正式向家人宣告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