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
但仔细看就会现,他的眼神并非始终聚焦在老师或黑板上,时而会快翻阅着课桌下的其他书籍——那是他自己准备的、远初中阶段的教材或专着。
只有当老师讲到某个关键点或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时,他才会抬起头,目光专注,偶尔还会提出一个让老师都需要思考片刻的疑问。
课间十分钟,他从不参与走廊里的追逐打闹,也极少与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闲聊。
大多数时候,他不是在座位上飞快地写着什么(整理、归纳各科知识点),就是站在教室外的走廊尽头,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默读,身影孤单却异常坚定。
放学后,他更是径直回到租住的小屋,吃完母亲准备的简单却用心的饭菜后,便立刻扎进里间,开始了雷打不动的数小时深度学习。
语文的文言文与作文技法,数学的高中乃至初步的微积分知识,英语的语法与阅读,政史地的庞杂系统,理化生的实验原理与公式推导……九门学科的知识,如同九条奔腾的江河,需要他同时疏浚、引导、汇入自己脑海的智慧海洋。
李秀兰看着儿子几乎不眠不休的劲头,心疼得直掉眼泪。
她只能尽量将饭菜做得可口,夜里默默地为儿子披上件外套,或者端上一杯温热的白开水。
她不敢过多打扰,只是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着一位母亲最深沉的支持与担忧。
各科老师很快都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学生。
起初,他们觉得这孩子或许是因为年龄小、不合群。
但几次课堂提问和单元测验后,所有老师都被震惊了。
语文老师让他背诵一篇纲的古文,他不仅能流利背诵,还能准确阐释背景和主旨;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复杂的高中奥数题,他略加思索便能给出清晰的解题思路;英语老师现他的词汇量深不可测,阅读理解能力远高中生;历史地理老师考校他一些冷门知识点,他也能对答如流,甚至能指出教材中某一处表述可能存在的争议……
“神童!
果然是名不虚传!”
办公室里,老师们啧啧称奇。
“他上课好像没怎么听啊,怎么什么都会?”
“岂止是会?我看很多知识点,他理解得比教案还透彻!”
“就是太独了,从来不跟别的孩子玩……”
赞叹之余,老师们也难免有些担忧他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班主任王老师还特意找张诚谈过一次话,委婉地建议他多和同学交流,参加集体活动。
张诚只是礼貌地听着,最后用他那清澈的眼睛看着王老师,平静地回答:“谢谢王老师关心。
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好。
只是……我觉得时间有点不够用,想多看些书。”
他的理由如此“正当”
且无法反驳,王老师张了张嘴,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拍拍他的肩膀,嘱咐他注意身体。
于是,在初一(一)班,张诚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
一个被公认的、高不可攀的“学神”
,一个沉默的、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独行侠”
。
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既佩服他的聪明,又觉得他难以接近。
而他,也乐得清静,将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了那场与九门学科知识点的“大战”
之中。
日子在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翻动声中飞快流逝。
秋叶落尽,冬雪初降。
当期末考试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张诚也终于将九科那浩如烟海的知识点,系统地、彻底地梳理、记忆、理解完毕。
脑海中,九座知识的堡垒巍然矗立,结构清晰,内容完备。
【叮!
任务【根基铸就】完成!
】
【奖励放:积分+3o,经验值+6o。
】
系统的提示音如同天籁。
张诚看着积分涨到126,毫不犹豫地将6o点经验值再次投入数学。
由于张诚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中学物理,生物,化学的所有知识点,他的物理和生化学等级也突破o级进入了一级。
【数学:等级1(6o1ooo)
物理:等级1(o1ooo)
生化学:等级1(o1ooo)】
经验条再次向前推进了一截。
感受着脑海中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