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
的能力硬扛。
在学校,他几乎成了“活雕像”
。
课间,他不再偶尔望向窗外,而是雷打不动地捧着那本巨大的词典,手指无声地划过密密麻麻的词条,嘴唇微动,无声记忆。
那专注的神情,让本想找他聊天的同学都望而却步。
回到家,更是挑灯夜战,窑洞的灯光下,那个幼小的身影与那本巨大词典形成的对比,强烈到让人心头酸。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几乎魔怔的样子,心疼得无以复加,只能变着法儿地给他补充营养,夜里一遍遍催促他休息。
弟弟张磊似乎也感觉到哥哥在进行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连靠近都变得小心翼翼,只会用乌溜溜的大眼睛,担忧地望着哥哥。
张诚自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疲惫。
背诵史书是消耗心神,背诵词典则是纯粹折磨脑神经。
有好几次,他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塞满了各种字母和单词,快要“宕机”
了。
但他靠着一股狠劲,硬是坚持了下来。
他将这视为系统对他意志力的又一次极限锤炼。
春去夏来,窗外的树叶从嫩芽变得葱郁,知了开始了不知疲倦的鸣叫。
学期,也渐渐接近尾声。
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张诚终于翻过了《牛津英汉大词典》的最后一页——“yyva”
(一种南美象鼻虫,词典最后一个词条)。
当这个古怪的单词连同其释义、词源信息清晰地刻入脑海时,他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那由无数英文单词、释义构筑起的“文字长城”
巍然屹立,虽然暂时还只是死记硬背的仓库,但其储备量,已然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
【叮!
任务【语言的基石】完成!
】
【奖励放:积分+66。
】
悦耳的提示音响起。
看着积分余额从可怜的3o点,一跃暴涨至96点,张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这几个月来的所有枯燥与煎熬,都值了。
虽然没有经验值,但这丰厚的积分,就是他未来兑换黑科技、提升实力的重要资本!
……
小学毕业考试暨镇中学升学考试,在炎炎夏日中如期举行。
考场设在镇上的中心小学,对于半山村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征”
。
张诚平静地走进了考场。
数学试卷,那些在同学看来需要反复验算的题目,在他眼中如同1+1=2般简单。
升级到1级的数学能力,让他对数字、逻辑、空间关系拥有了一种近乎本能的洞察力。
他下笔如有神,答题度飞快,检查一遍后,便提前交卷,在监考老师和其他考生惊愕的目光中离开了教室。
语文试卷,同样毫无难度。
深厚的古文功底、庞大的词汇量、清晰的行文逻辑,让他写起作文来都如同呼吸般自然。
尤其是阅读理解中偶尔出现的、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的题目,更是撞到了他的枪口上,解答得精准而深刻。
当成绩张榜公布那天,半山村再次轰动了。
张诚,以数学满分,语文满分,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毫无悬念地升入了镇初中学!
消息传回村里,爷爷奶奶喜极而泣,母亲李秀兰激动得逢人便说,连远在省城的张建军接到电话时,声音都哽咽了。
村里人更是感慨万千,虽然早知道这孩子是神童,但以双满分的成绩考上镇中学,这还是出了他们的想象。
“双满分啊!
咱们半山村祖祖辈辈,也没出过这样的娃!”
“老张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诚娃将来肯定是要上清华北大的料!”
赞誉如同潮水般涌来。
但张诚依旧保持着那份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他知道,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镇中学,将是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新。
而他的系统中,那96点积分和点亮至1级的数学科技树,才是他真正的底气所在。
站在自家窑洞前,望着远处连绵的黄土高坡,张诚的眼神锐利而明亮。
小学时代已经结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