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人存了看好戏的心思。
这等军国大事,无论李想如何表态,都易授人以柄。
主战,若有差池,便要担责;主和,又可能被扣上软弱怯懦的帽子。
只要高句丽一日不除,政敌总能找到攻訐的由头。
最好的应对便是三缄其口,但李想显然并不畏惧这些明枪暗箭。
“张阿难,你再把情势与想儿说一遍。”李世民采纳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他本就是为此才召李想入宫。
听完复述,李想沉吟片刻,朗声道:“父皇,若仅仅是高句丽内乱,那于我大唐确是好事。我们大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去收拾残局。”
“但如今的情形有所不同。那渊盖苏文对高句丽的控制力远超常人想象,他掌权之后,国内发生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极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