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便将制作好的横幅拉了起来:
“热烈祝贺我校06级优秀研究生魏晋荣获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随后从电影节传回来的大量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娱乐头条。
“魏晋导演凭借《狩猎》,擒获金熊,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金熊导演。”
“魏晋??国内第五位金熊导演,诞生!”
“大导演魏晋豪言,欧洲三大将一一征服!”
“高媛媛??魏晋的幸运女神?”
网友们送上祝福的同时,也开始议论纷纷。
朱雄江先生:“魏晋该是最年轻的金熊得主吧?”
我也想文艺啊:“不知道,但这并不重要,金棕榈、金熊,大满贯就差金狮了,期待!”
紫殿霞士:“高媛媛好像真的蛮旺魏晋的,第一次柏林也是她...”
宋俊杰威武霸气:“大家不妨猜一猜,金狮的时候,他会带谁?”
德卡特莱尔:“也不知道片子会不会在国内上映啊,好期待...”
不过在一众消息当中,一个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一部电影,造就一金一银,是审核的悲哀,还是人为的压制?】
一篇匿名发表的文章,详细阐述了《狩猎》从国内剧本到改编成国外剧本的详细前因后果。
包括魏晋拒绝参与金鸡、百花等国内电影节,被指责不识大体;
《狩猎》剧本审核时间超过规定的20个工作日;
国外的《狩猎》剧本何时注册备案;
国内《狩猎》剧本何时被打回;
整篇文章,没有半点主观的论述,仅仅将事件的时间线扒了出来,但就是这种客观的阐述,让网友们更加清楚问题的所在。
Ic白羽:“这明显是针对,就因为不参加电影节和颁奖礼?这些人未免太霸道了吧?真以为还是封建社会呢?”
就想桶篓子:“嘿嘿,这帮人还真就是封建社会残余下来的...”
伟大荣耀:“呼吁相关单位严查,权力不受监督,只会引起腐败!”
“附议+1”
“附议+2”
仅仅不到一天时间,这篇帖子已经超过十万人浏览,并且转发到各大门户网站,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一时间,网络上群情汹涌,甚至有明星艺人站出来支持,若非老顽固们,这个影帝本该属于华夏的。
“现在怎么办?童主任已经很不高兴了……”
事实上,审查小组人数众多,一般来说,项目具体的审查根本不需要领导过问。
而且单个项目并不需要所有人参与,历来就是十几个人说了算。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拿下金熊了,陈诗人也太废物了吧...”
“现在不是关心这个的时候,想想怎么给出交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