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美国人的目标竟然包含了华夏?
可是仔细分析,陈卫民说的很有道理,华夏的石油出口占比比苏联还高,占到了四分之一。
“第二,意识形态混乱,信仰缺失,这点我就不多说了,高行长比我清楚,第三才是最重要的,外部压力和颜色革命。”
高传东也一脸震惊。
“苏联国内的专家、学者、学生,甚至一部分政府官员,无不鼓吹西方制度和经济方式,他们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苏联几乎全民皆知,这就造成了第四点,苏联政府的决策失误,一味迎合专家学者和民间的呼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实现了硬着陆。”
“计划经济依然存在,但是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加上西方国家的渗透,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集中爆发,致使苏联国内出现了物资短缺、汇率失衡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能跟我详细说一下西方国家如何渗透的吗?”,高传东问道。
“不知道您信不信,苏联政府邀请了美国的贸易代表团帮他们制定经济改革政策和方向,您说,老虎允许狮子强大起来吗?再说高尔基汽车厂,美国人要求他们先拆除生产线,才会向他们提供通用福特汽车生产线和技术,还有莫斯科人汽车制造厂放弃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为……”
陈卫民一个人说了十几分钟。
高传东心中已经泛起了滔天巨浪。
一针见血!
他真想打开陈卫民的脑袋看一看,他的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燕京多少专家学者在研究苏联国内,可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分析出了一二三四。
最后,陈卫民一口一杯白酒下去,说道:“高行长,我们国内某些留学归来的学者,也在鼓吹西方,这点需要警惕。”
高传东又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本身也觉得西方的金融体系比我们国内好太多了,也曾在多种场合提出改革的意见。
难道,我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可是,高传东又觉得金融必须要改革,否则华夏怎么去国际市场上竞争?
高传东迷茫了。
陈卫民讲完后,高传东半天没说话。
“高行长,您还有什么指示?”
高传东回过神,忙问道:“那苏联没救了?”
“没救了。”
“那他们会没落下去?”
“会,甚至会解体,联邦制度的缺陷决定了,加盟共和国本着有奶就是娘的理念,必定会逐步宣布脱离苏联。”
高传东真被吓着了。
他很不愿意相信陈卫民的观点。
但是陈卫民分析的头头是道,万一真被他分析准了,整个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陈卫民想缓和一下压抑的气氛,奈何高传东和周国良两人都没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