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几年什么不涨价?去年面包服才卖四十五左右,现在涨到了五十,估计到了秋天还要涨价。”
“有多少货?”
“夏天可以给您供应五万件,到秋天价格肯定有变化,到时候咱们再继续谈。”
“你们厂生产的皮衣是什么材质?”
“牛皮、羊皮和猪皮都有,您看看。”
刘莉莉激动的把所有的商品都拿了出来。
“你们的原料皮子都是当地的?”
“是的。”
“多少钱收的?”
“这……”
“实话实说就行,说不准我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廉价的原料皮子。”
“真的?”
“如假包换。”
“我们采购的新疆皮子,牛皮九十五,绵羊皮四十八。”
陈卫民心中快速计算起来。
他记得九三年的时候,倒爷里做皮货生意做的最大的叫刘三妹,外号刘三爷。
别看人家叫三妹,实际上是男人。
他好像用一件皮夹克可以对等交换以下皮货:两张成年牛皮、四张成年绵羊皮、五张成年山羊皮,或者一张熊皮。
“你知道皮夹克大概多少钱吗?”
“我们厂的出厂价是七十,松江产的要贵不少,听说在八十五左右,市场上基本都在一百一到两百之间。”
拿皮夹克和羽绒服的价格对比一下,好像利润没多高啊。
七十块的东西到苏联转一圈,换回来一百九十块的皮货?去掉其他成本,只有一倍的利润?
但是,那是刘三妹在市场上和苏联人民公平交易的情况下。
陈卫民的交易方式就不存在公平这一说,他和巴莎耶夫合作,成本低,但拿到的物资价值不低。
有的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