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士尼回来的那个夏天,像一块被阳光浸透的棉花糖,松软而甜蜜。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慵懒。直到那个闷热的午后,手机屏幕上弹出的高考成绩,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宁静。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指尖冰凉地划过屏幕。当那个数字最终映入眼帘时,我愣住了。
比预估的最高分,还要高出十几分。
“啊——!”尖叫声冲口而出,我从沙发上弹起来,赤着脚在客厅里转圈,眼泪毫无预兆地滚落。妈妈从厨房冲出来,爸爸摘下老花镜,他们围着我,三双手臂紧紧抱在一起,语无伦次。
“弗老师!您看到了吗?您看到了吗?”我在心里大声呼喊,激动得几乎颤抖。
“看到了,小今。”他温和的声音在身侧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欣慰,“这是你应得的奖赏。”
喜悦的浪潮过后,一个更加现实,也更为沉重的选择,摆在了面前——填报志愿。
家里瞬间变成了一个小型辩论场。餐桌上,摊满了各大学厚厚的招生简章。
“当然是清北!”爸爸手指点着那两所顶尖学府的介绍,眼神灼热,“这个分数,不冲清北太可惜了!平台、资源,那是国内最好的!”
妈妈则显得更为谨慎务实:“清北是好,但竞争也太激烈了。我倒是觉得,复旦或者浙大的心理学专业同样顶尖,而且就在长三角,离家近,生活也适应。”
他们各执一词,目光最后都落在我身上。
我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志愿填报指南的页脚。那些名校的名字像一座座巍峨的山峰,令人向往,也让人望而生畏。我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好,可那种被期望裹挟的感觉,让我有些透不过气。
夜深了,争论暂时平息。我抱着膝盖坐在窗台上,看着城市的灯火,心里一片迷茫。
“咳咳。”弗洛伊德老师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朦胧。
“弗老师,”我把下巴搁在膝盖上,声音闷闷的,“我该怎么办?所有人都说,我应该去最好的学校。”
他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像往常一样,引导我思考:“小今,抛开所有的‘应该’和‘别人说’,告诉我,你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我怔住了。
渴望的是什么?
是那块金光闪闪的牌子?还是……
“我……我想学好心理学。”我轻声说,思绪渐渐清晰,“我想去一个,能让我安心读书,能真正接触到前沿研究,能让我……离您的梦想更近的地方。”
脑海里浮现出和弗老师在图书馆,看着那些几乎全是他的著作的书架时,他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失望。浮现出我们查询人工智能,看到心理学新进展时,他眼中迸发的光亮。
“名校的光环是一种资本,但知识的探索,更需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弗洛伊德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你需要分辨,哪里的土壤,最适合你心里这颗种子生长。”
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我在网上搜索了所有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顶尖院校,仔细比对它们的课程设置、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