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年头,香港商人在内地可是香饽饽。
“孙先生找我有事?”
“听说陈先生精通水下打捞。”
“略懂一些。”
“我想请陈先生帮个忙。”
孙先生拿出一张照片。
“这是我祖父的船,四十年前沉在这一带海域。”
“船上有一些我家的传家宝。”
陈峰看了看照片,是一艘不大的货船。
“孙先生,打捞沉船可不是小事。”
“我知道。”
孙先生又拿出一张支票。
“这是五十万定金,事成之后,再付五十万。”
一百万,这在八十年代是天文数字。
但陈峰没有立刻答应。
“孙先生,我能问一下,船上到底有什么吗。”
“一批玉器,都是我们孙家祖传的。”
玉器,陈峰心里盘算,如果真是好玉,价值肯定不止一百万。
“我需要考虑一下。”
“没问题,这是我的名片,想好了联系我。”
孙先生走后,陈峰把名片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纸张质地考究得很,烫金字体,香港汇丰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专属定制。
这种名片一张的成本就要两百港币,内地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工资。
李浩凑过来瞄了一眼。
“峰哥,这生意接不接。”
“急什么,让他等着。”
陈峰把名片往桌上一扔,这个孙先生来得太巧了,刚好卡在博物馆开业后第三天,明显是有备而来。
赵磊皱着眉,说:“峰哥,一百万呢,这错过去了可别后悔。”
“啥好机会都叫他们给抢了?能出一百万买玉器的人,不会嫌咱们慢两天,那不是散步吗。”
陈峰点点烟,心里已经清楚。孙先生净说是传家宝,真有什么门道一句都没说,这事复杂。
林虎有点紧张:“峰哥,这事会不会还是骗人的道,跟上回钱国强那事差不多?”
“香港那边养活一批人吃饭,要就要实货,咱遇到的未必是那帮糙汉子。”
正说这茬呢,门口钻进张大海,码头出过名的老渔民,怀里揣着个大帆布包。
“陈老板,博物馆不是收老东西吗,我来碰碰运气。”
“张叔手里有货啊?拿过来看看呗。”
张大海把包搁桌上,动作慢,打开之后扑面一股土腥味。帆布包里面就一个黑罐子。
“我爷爷搁下的东西,说是明朝传下来的。”
陈峰捧过去掂量,底儿刻了字,胎土粗,民窑便宜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