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组挖池塘需要用到推土机,等第一组的地基工作完成后,推土机就可以立刻转场,无缝衔接,绝不闲置。”
“这就叫分段施工,交叉作业。”
陈峰将后世建筑工程领域的流水线管理和并行工程理念,清晰地展现在了这些八十年代的工人们面前。
起初,以王铁柱为首的那些老师傅们,对他这套闻所未闻的歪理邪说,还抱着几分怀疑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这小子就算再聪明,又怎么可能比他们这些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把式,更懂施工?
但周启明力排众议,决定相信陈峰一次。
他们按照陈峰的这套方法,试行了三天。
所有人都彻彻底底,心服口服。
他们震惊地发现,工程的效率,竟然比他们预想的,提高了一倍不止。
工地上,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窝工现象。
每个人,每台机器,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所有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
整个工地,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充满了秩序感。
原本还对陈峰这个外行领导,有些不服气的老工人。
看向他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发自内心的佩服。
这个少年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不仅懂水产,竟然连他们干了一辈子的建筑工程,都比他们更明白。
陈峰也因此,在整个工地上,建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他每天都亲临一线,戴着草帽,卷着裤腿,和工人们一起泡在泥水里。
亲自监督着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和进度,要求施工队必须不差分毫地去执行。
第一组在浇筑堤坝地基时,有个年轻工人为了省事,少放了两袋水泥。
陈峰只是用铁钎在凝固了一半的水泥上捅了几下,就立刻发现了问题。
他二话不说,当着所有人的面。
直接下令,让年轻工人用大锤,把偷工减料的那一截,全部砸掉重做。
这件事,镇住了整个工地。
所有人终于明白,这个年轻的总指挥懂技术,有手段,更有绝不容情的严格标准。
当然,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建工作中的同时,陈峰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
施工队的几十号工人,还有村里帮忙的青壮劳力,加起来将近百十号人。
这么多人,每天光是吃饭,就是巨大的消耗。
如果全都从镇上买粮买菜,那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保障后勤,让工人们能吃上最新鲜的伙食。
陈峰将工地的日常管理,交给了沉稳可靠的赵磊。
他自己则带着李浩,每隔一两天,就驾驶着渔船出海。
“峰哥,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