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元月,台北的冬雨细密如针,刺入骨髓。明星咖啡馆的铜铃在门扉轻响间叮咚作响,像是某种隐秘的摩斯电码。苏曼卿站在吧台后,指尖轻抚过一只青瓷咖啡杯的边缘,眼神却透过蒙着水汽的玻璃窗,望向街对面那辆停了许久的黑色吉普车。
车未熄火,烟雾从车窗缝隙里袅袅升起,像一条盘踞的蛇。
她不动声色,将一勺方糖轻轻放入杯中,用银匙缓缓搅动——三圈,停顿,再两圈。这是暗号:**“敌踪未退,警戒持续。”**
咖啡馆内,林默涵坐在靠窗的老位置,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指尖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上轻轻摩挲。他穿着一身深灰呢子大衣,领口别着一枚不起眼的铜质领针,那是“墨海贸易行”的标志,也是他身份的护盾。他目光低垂,仿佛沉浸在诗行之间,可耳廓却微微一动,捕捉着店内每一丝声响。
他早已看见那辆车。
魏正宏的人,从来不会光明正大地出现。他们像影子,贴在光与暗的交界处,等待猎物松懈的瞬间。
“沈先生,您的咖啡。”苏曼卿端着托盘走来,声音轻柔如常,“今日特调,哥伦比亚浅烘,加了一点点肉桂。”
她将咖啡放在他面前,指尖在托盘边缘轻轻一叩——两下短,一下长。**“确认目标,三名便衣,携带手枪。”**
林默涵微微颔首,嘴角浮起一丝淡笑:“苏老板越来越懂我口味了。”
“做生意嘛,总得记得老客人的喜好。”她笑得温婉,眼底却无半分温度。
林默涵低头轻啜一口,肉桂的香气在舌尖散开,掩住了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味——那是紧张时血液里分泌的铁锈气息。他知道,魏正宏已经开始收网了。自从“台风计划”的第一份情报通过微缩胶卷传回大陆,台湾军情局的神经就被彻底触动。那份关于美军顾问团在台部署雷达系统的资料,精准得令人胆寒。魏正宏不会容忍这样的漏洞存在。
而最危险的,不是敌人的追捕,而是内部的裂痕。
三天前,地下交通站“永安书局”被突袭,负责人老周被捕。老周是苏曼卿的上线,也是林默涵在台最早接触的同志之一。他若扛不住刑讯,整个网络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倾塌。
林默涵翻开《唐诗三百首》,指尖在“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一句上停顿片刻。这是他与苏曼卿约定的接头暗语之一——**“风起,弓张,准备应变。”**
他轻轻合上书,将铜领针摘下,放在咖啡杯旁。
苏曼卿看见了,眼神微闪。
这是另一个信号:**“我将离场,后续由你接应。”**
她不动声色,转身走向后厨,低声对帮工的少年道:“去通知陈小姐,说沈先生的茶会改到明晚,地点换‘听雨轩’。”
少年点头,悄然离去。
林默涵起身,将大衣扣好,留下两枚硬币在桌上,不多不少,正好是咖啡钱。他走出咖啡馆时,雨势渐大,他撑开黑伞,步履从容,仿佛只是个归家的商人。
可就在他转身的刹那,街角那辆吉普车的车门缓缓推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