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被螺丝刀撬开的瞬间,巡逻警卫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林默涵悬在半空的身体突然绷紧,右手食指精准按住快门,左手同时撒出鱼线。相机快门声被暴雨吞没的刹那,楼下传来警卫闷哼与金属警棍落地的脆响——鱼线在走廊转角形成的绊索成功了。
他像壁虎般贴着管道内壁下滑,落地时膝盖微屈卸力。保险柜内的布防图在手电筒光束下泛着油光,第三页标注的反潜网坐标被红墨水圈出。林默涵突然想起赵大海的话,美军顾问提到的“提前军演“或许与这份图纸有关。
“魏正宏的人又回来了。“赵大海的声音带着颤音,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把磨尖的鱼刀。
林默涵按住他的手腕,指尖在对方掌心写下“灯塔“二字。赵大海立刻会意,慢慢挪到后窗。那里有根直通地面的排水管,是林默涵租下店面时特意检查过的逃生通道。
“把胶卷带走,“林默涵低声道,“去左营天后宫,找住持说'求平安符'。“这是紧急撤离方案,启用这个暗号意味着他们必须暂时中断联系。
赵大海点点头,咬开渔网线将自己和排水管捆在一起。下滑时,他后腰的帆布包蹭到窗台,半包香烟掉在地板上。林默涵捡起烟盒,发现是“新乐园“牌——台北宪兵队的特供烟。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沉:赵大海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
黑影开始撞门,门板在铰链处发出痛苦的**。林默涵将那半包“新乐园“塞进灶膛,然后抓起煤油灯泼向柴堆。火舌瞬间窜起,浓烟从烟囱滚滚而出,在黎明前的天空中形成黑色烟柱——这是约定的紧急信号,告诉潜伏在附近的同志“据点已暴露“。
当魏正宏带着特务踹开后门时,只看到熊熊燃烧的渔具店。火光照亮他狰狞的面孔,他一脚踹翻消防水桶,皮靴碾过满地鱼鳞片发出咯吱声响,厉声嘶吼:“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林默涵此刻正躲在三百米外的咸草堆里,透过草叶缝隙看见特务们在火场周围布下警戒线。他摸出藏在草帽夹层的指南针,指针指向东北方——那里是旗津天后宫的方向。必须赶在赵大海之前到达那里,确认那份布防图的安危。
兄弟重逢
天后宫的晨钟敲到第七响时,林默涵混在进香的渔民中走进大殿。香炉里腾起的青烟呛得他直咳嗽,眼角余光却在香客中快速搜索。赵大海不在,倒是神龛左侧的签筒前,一个熟悉的背影让他浑身一僵。
那人穿着藏青色学生制服,右手握着的竹签在筒中摇晃的频率,分明是“三短两长“的摩斯电码!林默涵的心脏骤然缩紧,这个节奏是他和弟弟林默远小时候发明的秘密信号,用在紧急情况下确认彼此身份。
竹签落地的声音清脆如冰裂。那人弯腰去捡的瞬间,林默涵看清了他耳后那颗月牙形的胎记。八年前在南京码头分别时,这个胎记还只有指甲盖大小,如今已长到硬币尺寸。
“默远......“林默涵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像被鱼骨刺住。他看着弟弟将竹签放回筒中,转身时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林默远的左眼缠着厚厚的纱布,渗出血迹的绷带在香火映照下泛着暗红。
两兄弟在缭绕的青烟中对视,时间仿佛凝固成1945年那个雪夜。当时林默远也是这样站在南京金陵大学的校门口,左眼缠着纱布,手里攥着被特务撕毁的进步刊物。
“哥?“林默远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他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什么?枪还是手铐?林默涵的右手悄悄移到背后,握住了藏在腰带里的勃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