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闪烁的指示灯,仿佛那是某种不祥之兆。听筒里传来参谋处急促的声音:“魏站长,刚刚截获红党密电,提到'海燕'和'当归'......“
“当归?“魏正宏猛地站起身,碰翻的咖啡杯在文件上洇出褐色污渍。他快步走到墙边的台湾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台南位置:“给我接台南分部!立刻封锁所有中药铺,特别是西门町一带!“
当他挂断电话时,瞥见桌角的相框。照片里穿学生制服的少女站在玄武湖畔,辫子上系着粉色丝带——那是二十年前的张曼丽。魏正宏突然想起她在审讯室里说的最后一句话:“魏大哥,你还记得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樱花吗?“玻璃相框的边缘硌得指节发白,他将照片倒扣在桌面上,仿佛这样就能抹去那些不该有的记忆。
药材里的密码
台南“回春堂“的后院飘着浓重的硫磺味。林默涵蹲在青石板铺就的天井里,将老者交给他的药丸在粗瓷碗里研碎。蜡壳融化后露出的是枚空心铜弹壳,里面塞着用油纸包裹的淡黄色粉末。屋檐下悬挂的药草束随风轻摆,当归、枸杞、金银花的气息混杂着雨水的湿气,在潮湿的空气中发酵成奇异的芬芳。
“这是海螵蛸的粉末。“老者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要混着灶心土的灰烬才能显影。“他将米汤倒进瓷碗,用竹筷搅动着灰褐色的糊状物。林默涵注意到老人左手食指缺了半截,疤痕在指节处结成暗红色的疙瘩——那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兵工厂被炸弹碎片划伤的纪念。
当混合物渐渐沉淀,碗底浮现出淡蓝色的字迹。林默涵凑近细看,认出那是用明矾水写就的情报人员名单:“当归“(台南回春堂老板沈仲山)、“黄芪“(高雄码头工人李大海)、“白术“(台中师范学校教员陈月娥)......共七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注着联络暗号和紧急撤离路线。
“张小姐撤离前,把这些都托付给我了。“沈仲山用竹勺撇去碗面的浮沫,“她说若有朝一日她回不来,就让我辅佐'海燕'完成任务。“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味常见药材: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正是中医里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四物汤“。
林默涵的指尖抚过“白芍“对应的名字时突然停住。这个代号让他想起苏雯临别时塞给他的那包手帕,边角绣着的白芍花此刻正躺在他贴身的衣袋里。沈仲山将药材倒在竹筛里,阳光透过筛孔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细小的黑色颗粒在光线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这是铅粉混了朱砂。“老者抓起一把药材粉末撒在宣纸上,“用皂角水浸泡后,字迹就会显现。“他突然压低声音,指节叩击桌面发出三长两短的轻响——这是提醒有外人靠近的暗号。林默涵迅速将瓷碗里的药汁泼进天井角落的排水沟,沈仲山则用竹扫帚将地上的粉末扫进炭盆,青烟裹挟着药香从烟囱扶摇直上,与低垂的云层融为一体。
后门被推开的吱呀声伴随着皮鞋踏在石板上的声响。林默涵抓起墙角的锄头,装作在整理药圃的样子,眼角余光瞥见三个穿黑色中山装的***在月亮门外,领头者腰间露出的枪套在阴雨天里泛着冷光。
共同防御条约
下午两点,美国驻华使馆的黑色轿车驶过台北市的仁爱路。林默涵坐在后座,透过深色车窗看着街景缓缓倒退。穿旗袍的女人撑着油纸伞走过百货公司,橱窗里陈列的尼龙丝袜广告被雨水打湿,“美国制造“的字样在水光中模糊成一片。司机将车停在“远东贸易行“门口时,他注意到斜对面咖啡馆的二楼窗帘动了一下——那是“黄芪“发来的安全信号。
“李先生已经在等您了。“穿西装的店员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