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成本上升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题。2025年初,全国平均物业费已达每平方米5.3元/月,比2023年增长了18.7%。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物业费甚至高达8元/平方米。一个100平米的房子,每月仅物业费就要500元以上。再加上房屋维修基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费用,持有一套闲置房产的年均成本已超过2万元。一位北京的李先生告诉我:“我在郊区的那套房子已经两年没租出去了,每年光付物业费和贷款利息就要掏3万多,简直是在烧钱。“
资产贬值风险成为第二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2025年4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全国有27%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连续8个季度下跌,累计跌幅超过18%。人口持续流出的中小城市,房价下跌趋势更为明显。山东一个地级市的张女士无奈地说:“五年前投资的房子,现在想卖掉连首付都回不来,只能硬撑着。“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滑12.3%,市场预期继续恶化。房子不仅不升值,还可能成为“贬值资产“。
流动性差异化是第三个逐渐凸显的困扰。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分化,优质区域的好房子依然有人问津,而普通地段的普通房子可能几个月挂牌都无人问津。
2025年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为47天,而三四线城市这一数字已延长至196天,几乎翻了四倍。一位在珠三角从事房产中介十年的王经理表示:“现在客户都很挑剔,位置不好、楼层不佳的房子,价格再低也没人要,有些房子已经挂了一年多了。“
税收成本增加是第四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024年下半年开始,多地陆续出台了房产税试点方案,2025年已有8个省份的12个城市开始实施差别化房产税政策。家庭拥有的第二套住房起征点普遍设定在90平方米,税率为房产评估价值的0.5%-1.2%不等。上海一位拥有3套房产的陈先生计算了一下:“每年光房产税就要交3万多,加上其他成本,持有多套房已经成为一种奢侈。2025年第一季度,试点城市房产税收入已达187亿元,同比增长35.6%。
房地产不再是“唯一的财富增值渠道“这一现实,正在改变国人的资产配置理念。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已从2020年的68.3%下降到2025年的57.6%。与此同时,金融资产占比从28.5%上升到38.7%。这一变化表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寻求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式。
未来5年,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深度调整。住建部一位高级官员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是大势所趋。“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钟正生在最新发表的文章中预测:“到2030年,中国房地产占G D P的比重将从目前的7%进一步下降到5%左右,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
面对房地产新形势,多套房家庭需要重新规划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考虑将闲置房产转为长租公寓、民宿等经营性用途,提高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持房产,增加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房子回归“居住“本质,将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也让年轻人减轻了购房压力。
资产配置指南|70%中国家庭陷“高危”配置!你的资产放对地方了吗?
新浪财经
2025-08-21
高危配置,70%家庭资产结构风险巨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