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冻土中独立思考与行动的价值。
朱凌波:89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一代人都是一个无法逆转的断崖和深渊……
韩博:改变的是中国、未变得是我们的内心。八十年代的中国肯定不是最好的历史选择,却是较好的选择……
朱凌波:八十年代起码给了我们希望和火焰。而当下中国给我们只有活着和证明你活得如何。
伊沙,沈浩波与侯马:第三代诗后有一个诗歌小帮派引起我的关注和兴趣即北师大毕业的虎弟猛人,我与他们都有一面之缘。
伊沙:2001年,伊沙来帝都,张小波约了个局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这位鬼才诗弟。之后就一直不断看到他在西安古都折腾在诗坛风声水起……
“每一次坐火车经过黄河时,中国人文化积淀里都会油然想起这是母亲河,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013.7.18. 我坐车经过兰州黄河大桥,突然就想起了伊沙曾经写的那首令人惊艳喷饭“反讽”名诗:《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账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一一这首诗(曾被新浪网评为“改革三十年十大流行诗歌”)对min族. 主. 义和ai. 国.主. 义的最好反省与消解与导演李安的电影《色. 戒》通过“通过爱.国.青年王佳芝被汉奸易先生肉体征服的故事,完成了对家.国.情怀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反拨/叛”有异曲同工之妙!”(节选自本书《青海人的兰州拉面,黄河祭与大话西游的银川》)
沈浩波:沈当年提出的“下半身诗歌”可谓惊世骇俗,也有人认为哗众取宠。包括他的“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我诗句都尽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狂徒风范!但在现实中又把“磨铁”出版机构运营得一样牛逼。是谓一码是一码,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与沈首次见面也是在廿世纪初在北平二渠道诗人的酒桌上,无非张小波、李亚伟和郭力家之流同在。点头之交而己。此弟肥头阔耳、浓眉大眼,颇具军阀或草莽之象,却是诗人+出版商。可见是文胆之人……
侯马:我与侯马(本名衡晓帆)唯一相见的一次应该是2006年左右吧,南京的诗友于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