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 1989年12月底我偷偷去了次蓝城一一当时所谓的北方香港,一位追崇我的小诗妹当时在《海南经济报》记者站工作,因采访关系结识了当时蓝城最前卫企业的管理层。那时年轻人中间流行着一句仿苏芮歌词的话:跟着感觉走、拉着卫利行的手。
见过卫利行高挑儒雅的信息部部长高sir(他暂时代管公司人事工作),又引见我正式会晤了CEO王总,一位白白胖胖浓眉大眼的省级干部的红二代。面试因为我的金融专业和文才名气基本敲定。约好1990年元旦过后报到试用,同时拜谒幕后的神秘老板。
谈完后我一个人坐在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室里,俯瞰着着号称异国建筑博物馆的中山广场和车水马龙的又一个斯大林大街,我的第六感发出强烈的信号:从此以后我的生命和生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我将与过去及过去的一切一刀两断!!! (节选自本人另一部小说《天堂恋人》)。
“1990年1月3日我如期到卫利行报到。那天的蓝城虽然海风也很冷,但不像黑龙江大雪纷飞。在温暖如春的国际酒店8层的公司写字间,女孩们身着黑色职业裙装,普通男员工都穿的是一套银灰色的金利来香港品牌的司服,扎着各式领带。在端庄的前台小姐引领下、我在总经理办公室见到了公司首席顾问丛先生。房间里摆着两组雅黑色的韩国KukboDesign办公桌,门对着的左侧靠窗有一组墨绿色的沙发和一组简洁的书柜及一套价格不菲的组合音响。公司的办公场所、设备和管理及待遇都堪与外资企业媲美甚至有过无不及。谁料到半年后我以行政副总的身份也坐进了这个如今让我颇有点紧张和压迫感的房间……(节选自本书“前传第二章:弃文从商、江湖险恶”)。
“吃完饭我让公司的加长黑色卡迪拉克来接我们去蜚声海内外的滨海路,绵延壮美的景色,尤其北方藏蓝深邃的海水和一望无际的海面,莫测高深,波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气爽。
最后我们去了著名的棒槌岛,细沙如面的海边,近处的一只棒槌型的礁石和游船交错成画。在我的鼓动中,她们抑制不住兴奋的也脱鞋光脚下了水,童心大发……
中午我带三位去国际酒店旁边胡同里的“双盛园”吃地道的蓝城菜。这家饭店是当时蓝城最有名的的家常菜馆,鼎盛时期不仅开了多家连锁,甚至2001年开到了北京我当时所在公司的良乡,让我不时去重温蓝城海鲜和当年的记忆。
老板是泼辣能干的黄大姐,因为是常客,热情地把我们带到预定好的包房,坐下一会儿,刚点完酒水和饮料,几道招牌菜就上来了:咸鱼饼子,老板鱼炖豆腐,葱拌毛砚子,生吃海胆和鲅鱼馅水饺。(节选自本书“第二十三章:望断南飞燕)”。
《现代公共艺术活动史上的一项创举:
包装中山广场》
《城市导报》和《中国青年报》
1993年12月26日 星期日
“1993年12月26日,中国著名的海滨城非大连将发生一起轰动海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