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首诗参加了“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同时打出了“体验诗”的旗号和宣言。
特附录如下:
《空位》
我的身边总有 空位
当某天闻到一缕芳馨
垂下眼帘 喃喃低语
突然
一种预感
使我惊恐不安
睁开 躯体
原来依然 空位
于是
我也走了
留下一个 空位
现代人有着本质的孤独,灰色的生活状态又加重了这种孤独,所以即便朋辈满座,他们仍会感到内在的不可抗拒的凄凉。《空位》传递的正是第三代诗人们过分重视主体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普泛痛苦体验。诗人感到“身边总有“空位”,渴望会有人来,当“闻到一缕芳馨”时,他暗垂眼帘,希望它会被填补满;可睁开“躯体”一看,空位依然,原来只是一片美妙的幻影,一场虚空的欢乐梦,孤独无聊之至,使诗人“也走了/留下一个空位”。它说明人生的“空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远也无法填补,极具孤独之状滥于言表。哲学思辨里,浸渍着忧郁悲怆的血泪,向现代人艰难又平庸的生命真实靠近了许多。这种不满足形态的恢复,是生命的必然,也是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认同与皈依。也许人们会指责它的虚空,但它又何尝不是对病态生活的曲折攻击?何尝不是对被泯灭的生命个体爱与理解的呼唤。
诗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寥寥十一行却分置四段,而每段又都有“总有 空位”“依然 空位”出现。排列上的稀疏、空白,贴切形象地衬托出了诗人孤独的心态……
《孤独》
因为习惯孤独
常常走在人们的前头 远远地
或许那些男人
在我的身后与女人嘀咕
但我相信
他们心理上一定情愿
这样他们可以少承担一些
那些女人却忍受不了啦
为了证明她们是人
更为了证明她们的男人
扭动魅力走到我的前头
这时
我只能装傻地一笑
退居后头
一直退到
所有人的后头 远远地
我这个人有点怪
要么走在最前头&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