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渗出晶莹的汗珠,发出一声叹息,然后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这次回京后,我俩的关系仿佛霍然超越了前尘和情欲,升华为一种深厚而隽永的爱意和友情。几乎每个月都见1-2次,除了偶尔的牵手和拥抱,再无更亲热的举动。
见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饭聊天;一种是游玩运动。
吃饭的类型和主题也分为两类:她主要请吃各类西餐,几乎带我吃遍了北京三里屯、使馆区、蓝色港湾及散落的欧美美食,话题也重点谈欧美文化、生活和历史。而我则偏向请吃东北及中国八大菜系名店,还包括素食餐厅。话题倾向于怀旧和东方文化。
而且我俩有两个话题特别聚焦和重合:一是宗教。她信佛,还拜了一位世外高人为师,时常去上课禅修和遍访名山游历;我更信道,拜了青城派36代传人刘绥滨为师,打坐、太极和冥想是我每天的功课和修为。所以这个主题是我俩最愿意交流的。二是企业运营和管理。因为我俩都做企业都是老板,所以这方面的感触、体会和思考特别有共鸣,但也经常发生歧见和辩论。因为她的企业主要面向境外更现代,所以更倾向西式的管理;而我所在的机构多是民营甚至充满江湖色彩,因此更东方化和民间性。
但每次的交流都互有启发和借鉴,但主要是我受益更多。尤其是她的女性思维和智慧常常令我别有洞天甚至醍醐灌顶!我俩的关系越来越像知音好友,不,更准确的说是红颜知己。
游玩运动主要是去公司和郊外一起走步和登山,经常去朝阳公园和香山植物园,也偶尔一起去看场电影和小话剧或去寺庙及放生……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深秋某个周末下午,我邀去香山植物园,我们从东北小门进入先参观了曹雪芹故居,藤蔓缠绕,鲜花绽放,流淌着书香与传说。曹雪芹就是在这里隐居,写下了象征中国庙堂末落百态和社会悲剧及男欢女爱之色空的千古不朽杰作。
游览完毕我们又牵手走过青草地和精致拱桥,来到北面绿树掩映山坡上的梁启超家族墓,方正古雅的墓碑和隽永深厚的文字,让我们对梁氏两代人都充满了敬意。鞠躬后仍驻留了许久一一基座周围盛开着天堂的花朵,整片碑林在氤氲中散发着一股乌托邦的意境……
接着悠闲漫步到藏传佛教的卧佛寺,在参天古柏中沿缓坡上行,一种出世的宁静笼罩着弥漫着,虔诚参拜后,在门口的深潭中还放生一桶金鱼和神龟……
最后走了一段长长的的木栈道,到达写有红漆大字的“水源头”,在清澈的山涧溪流洗手濯足,合影留念。
临近黄昏时,夕阳的余晖洒遍整个公园,象黄金似火焰,照亮了生命的后半程……
原路返回曹雪芹故居的黄叶村酒家,门口挂着一块绿色牌匾:不如著书黄叶村。在室外的竹椅竹桌上,我们点了几样宁波小菜和一壶黄酒,望远山如黛,红叶似霞,听近水低鸣,翠鸟穿飞,顿感人生就此定格多好……
还有一次我们竟不期而遇于故乡花河。那是2018年早春,清明我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她去接春节一直待在老家的妈妈回京。我们相约在29年前第一次见面的工人文化宫广场,苏联时期建的哥特式建筑横亘在现代高楼大厦的中央,宛若一座恐怖荒诞的古堡,恰如一个时代和政治的缩影!
我请她吃冰糖葫芦,一路高高兴兴,走走停停,指点着我们当年共同亲历的记忆点,高高兴兴,不知不觉就到了江畔,望着开江的冰排前赴后继地奔涌着,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发出阵阵隐隐的雷鸣声一一那是春与冬的激烈博弈,是记忆与未来的强烈对冲,是情与怨的浓烈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