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到达青城山下,30年前的山门还沒有当下的诸多酒店和饭店及林荫大路和木栈道,显得有些荒芜。买票进门,我俩沿着森郁寂谧的的山路快步向上攀登,那时游客也沒有现在这么熙攘,沿途是叫卖各种工艺品、水果和小吃的摊位和店铺,偶尔有坐滑竿的游人擦身而过。走了一阵到了那泓上山必经的月泉湖,抽支烟等渡船继续登船前行。那个年代尚没修索道,接着步行爬山,半坡拐弯处还在一座草棚中每人喝了一碗菜粥,也借此消消汗。到达上清宫,门前的一座石灰色的照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苍劲的赭红色“道”字。让我人不由想起诸多道字洐生词: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大道无为,道古仙风……
抵达最后一站老君阁,门口坐着一位似睡似醒的老妪怀里抱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大猫,眼中射出一道幽光。那时还没有建成现在这座红色嵯峨的老君塔,峰顶是一片绿油油的茶田,一位清瘦白髯的老道坐在一方木色的茶桌前悠悠地品茶。我向师父讨了杯茶,和刘辉各抽了一支万宝路香烟,望着雾气缭绕的起伏的群山恍若仙境,心中闪现平生从未出现过的清静一一“万派随它去 群山向我来”。
当晚我们就留宿在上青宫简洁的客堂内,在此居住方能体会什么叫“贫道”的感觉。晚上去素食餐厅吃饭时,看到在一帮老外的簇拥下走进一位长发飘飘一袭白衣之师,颇似武侠中的高人,顿生崇敬钦拜之心。
第二天上午下山途中还发生了三桩神奇之事:
一.青城后山下山之始差点迷路,遂问一茅菴旁侧立之翁,手执马尾蝇甩子遥指远处后、转瞬昙逝…..
二.半路时,见前方一高一胖、一黑一白两位道士,眨眼从身旁掠过,回望时己远在云雾半山处……
三,山底又遇一老态龙钟者,擦肩之时己仿佛相隔两界……
一一种种灵异之象令我浑然不觉即时开悟!自此青城山之旅后方始研读道书黄卷,静坐禅修至今三十余载。每次冥想深处都重临青城山并历历再现当时景物和人像、且一次比一次清晰。
弹指进入2015年春夏之交,家父不幸罹患胃癌来京住院手术,其间正逢中国股市波澜壮阔之际。闲余上微博浏览,发现一署名青城派第36代掌门刘绥滨之博主,其头像与我23年前在上清宫所见之师神似,遂私信聊起原是同一人物也,不由大喜过望。恰正值家父手术圆满疗养期间,即于2015年6月19日赶赴青城山,正式参拜师父并参加他亲自主持的“青极太极“研修班,自此与师父重续前缘,时常论道并坚持习练青城太极,身心俱益。特别是师父在他修炼之所中堂墙上悬挂的那幅对联:“酒色财气适度即养生;贪嗔痴爱无相则菩提。”,更是化解了我商界30年在精神和物质、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分裂焦虑和囚徒困境。找到了生命和哲学的平衡与超越。
之后每次在我创办的号称中国商业地产黄埔军校的“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的培训班和与各类论坛活动期间、我都会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老总们练习和推广青城太极,以增进友谊与健康。
2016年11月作为联合创始人正式筹建to B的互联网+企业“68企服”,所有办公室皆以青城山著名景观命名,合伙人办公室为老君阁。同时把青城太极定为司拳。每天午休时和公司团建及年会,我都会带领80后和90后的员工们打青城太极,成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标识和象征。还曾特邀师父来司与管理层论道交流。公司最后一次战略会也在青城山下的青城酒店召开。
师父曾在自己的微信中描述到:
“冷波与我有二十年以上的渊源,近两年学习青城太极与道家智慧,并将其成功运用于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家跟我学习目的只是希望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