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别,就是这么多年……我只零星听说他去了西北军,后来又好像到了二十九军……前线战事紧张,音讯渐渐就断了。”
李志红先生看着林怀安,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孩子,你三叔……他是个有血性、有担当的汉子。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危险的路。”
林怀安(郝楠仁)完全怔住了,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通过李志红先生的叙述,那个在家人话语中模糊的“当兵的三叔”的形象,瞬间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起来!
他是一个成绩优异、倔强执着、重情重义的热血青年!
他经历了“三一八”惨案那样血腥的洗礼,亲眼目睹了同学的死亡,感受过李大钊被害带来的白色恐怖!
他的投笔从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深刻的幻灭与思考后,做出的极其痛苦又无比坚定的抉择!
郝楠仁的现代灵魂,对于教科书上“三一八惨案”、“李大钊就义”这些名词背后的惨烈与悲壮,第一次有了如此切肤的感受。
它们不再仅仅是考点,而是与自己的血脉至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活生生的历史!
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与使命感,混合着对三叔的深切担忧与崇敬,重重地压在他的心上。
他之前所有的努力——月考的进步、与同学的竞争、个人的前程——在这一刻,仿佛都被置于一个无比宏大而悲壮的背景之下。
三叔和无数像他那样的人,在用生命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让后人能安心读死书、谋一个体面的职业吗?
李志红先生看着林怀安剧烈波动的神情,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恢复了师长的沉稳与坚定:
“怀安,告诉你这些,不是让你沉溺于悲伤或愤怒。
我是想让你知道,你身上流着和你三叔一样的血。
他当年在物理题上的那股倔强劲儿,我在你这次月考的复习中也看到了。
这很好。”
“你三叔选择了他的路,我选择了我的路。而你,” 李志红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你的路,就在这书桌之上。
当今中国,既需要能在战场上御敌的勇士,也同样需要能在家园建设中扛起大厦的栋梁!
科学的火种,需要有人传递;未来的建设,需要扎实的学问。
把你三叔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用在你当下的学业上,学出个样子来,将来用实实在在的学识报效国家,这才是对你三叔,以及所有像他那样的人,最好的告慰!”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震醒了迷茫中的林怀安。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但眼神已变得无比清澈和坚定。
他站起身,对着李志红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定不负先生期望,更不负……三叔之志!”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