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
周六清晨,校园沐浴在柔和的朝阳中。
昨日的喧嚣与激动已然沉淀,周末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
在观礼台后完成了晨间的静坐与反思后,林怀安(郝楠仁)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难得的懒觉或结伴出游。
他回到宿舍,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张物理月考卷,目光再次落在最后那道关于浮力与压强的综合题上。
虽然总分取得了突破,但他清楚,物理仍是自己的软肋,尤其是这类需要空间想象和严谨逻辑链条的题目,思路仍有模糊之处。
“必须趁热打铁,弄懂每一个疑点。”
他想起昨晚在“月考总结”上写下的“补强理化短板”的计划。
行动派的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物理老师李志红先生。
李先生年轻,思维活跃,且住在校内教师宿舍,请教起来更为方便。
下定决心后,林怀安仔细地将试卷和笔记收好,深吸一口气,向着教师宿舍区走去。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带着草木的清新。
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
来到李先生宿舍门前,他轻轻叩响了门扉。
片刻,门吱呀一声开了,李志红先生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长衫,鼻梁上架着眼镜,手里还拿着一卷书,显然是正在备课或阅读。
见到林怀安,他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林同学?这么早,有事?”
“李先生,打扰了。”
林怀安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关于这次月考的物理卷,最后那道关于浮力与压强结合的选择题,学生考后反复思量,觉得当时的解题思路仍不够清晰,似有侥幸成分。
想请教先生,这类题目是否有更通用、更扎实的分析方法,以免下次再遇类似题型时心中无底?”
李志红眼中闪过一抹激赏。
考后不沉溺于分数喜悦,反而能冷静审视自身不足,并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求教,这等学习态度,在他所教的学生中实属难得。
他侧身让开:
“进来吧,坐下说。
能考后主动深究思路,而非仅仅关注分数,这非常好。”
他引林怀安进屋,在简朴的书桌旁坐下,拿起纸笔,“很好!你能关注到这类综合题型,说明思考深度有了提升。关键在于受力分析的对象选取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转换……”
他的讲解清晰透彻,不仅讲清了这一题,更提炼出了一类题目的核心解题思想——“化整为零,隔离分析”。
讲解完毕,李志红赞许地点点头:
“林同学,你能考后主动深究思路,而非仅仅关注分数,这非常好。有了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