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丝无法掩饰的震惊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嫉妒。
更意味深长的目光,来自前方。
几个乙班的学生也在看丙班的榜单,或许是为了寻找熟悉的对手,或许只是单纯的好奇。
成绩优异的陈志远(乙班第五名)目光在丙班榜单上游扫过,当看到“林怀安”的名字高居第四时,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讶和深深的探究。
他甚至在人群中准确地找到了林怀安,隔着几步远的距离,对他微微点了点头,嘴角甚至牵起一个极淡的、却意味深长的弧度。
那是一种来自更高层次平台的、对等实力的初步认可。
乙班的凝视!
这种无声的关注,比丙班内部的任何惊呼和议论,都更让林怀安感到一种实质性的、沉甸甸的进步。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可以被乙班学生彻底无视的“丙班垫底废物”了。
他的努力,第一次获得了来自“上游”的侧目。
接下来的各科试卷讲评课,成了对林怀安这次“逆袭”的公开加冕礼。
数学课:杨文元先生拿着试卷走进教室,脸上难得地带着一丝轻松。
他照例先讲解普遍错误,讲到最后那道抛物线拱桥压轴题时,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班。
“这道题,全班只有三位同学完全做对。”
杨先生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其中,林怀安同学的解答尤为出色,步骤清晰,逻辑严谨,计算准确。
更难能可贵的是,卷面整洁,思路一目了然。
希望大家能学习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朝林怀安的方向投来赞许的一瞥。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一次,多了许多佩服。
国文课:夏宏伟先生点评作文《论“文以载道”》。
他重点表扬了几篇立意深刻的文章,其中就包括林怀安那篇以李文香老师为切入点,论述“文以载道”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的文章。
“林怀安同学的作文,角度新颖,情感真挚,能将个人感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言之有物,而非空洞说教。进步显著,值得肯定。”
夏先生的话,让林怀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证明他“活学活用”李文香老师教导的思路是正确的。
史地课:李文香先生更是毫不吝啬他的赞扬。在分析那道关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论述题时,他说:
“林怀安同学的答卷,脉络清晰,非简单罗列,而是将条约置于历史长河与地理空间中进行动态分析,见解深刻。可见其平日用功之深,思考之勤。”
李先生的肯定,直接印证了 “救国地图”学习方法的巨大成功。
英语课:胡伟松先生虽然严肃,但也点名表扬了林怀安在词汇和作文上的进步:“林怀安同学的词汇量有明显增加,作文虽然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