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退之后,陈阳就找来苗月儿等人,將接下来要做的事告知给对方。
听到陈阳此次只与那倭人同行,苗月儿便有些担忧,只是她深知陈阳极少改变决定,
故而嘴上也不反对,只是俏脸上显得满是心事。
“陈掌门———”张成松想了想,正色道:“按理说,你无论做什么,我都不该多嘴过问。只是此行之前,玉琪师叔曾仔细交代过我等若你有个什么万一,我们也就不用回信州了。那倭人本领高强,行事莫测,你如今又有伤在身不妨还是让我们跟著,到时候等在外头便是,关键时也能有个照应。”
“这个法子好。”苗月儿连连点头,期盼地看向陈阳:“等在外面,也不算是违背了约定。”
陈阳心道,那倭人颇有几分手段,若是真欲对自己不利,眼前几人恐怕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可即便如此,终究不好辜负了对方好意。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出门在外,谨慎些总不会是坏事陈阳最终同意道:“行吧,那就这样定了。”
本著光明磊落的原则,陈阳也將实情告知给了对方。土御门晴浩得到其他人绝对不会进入陵墓之中的誓言后,也就听之任之。
於是牛车再度出发,车轮疾驰如飞,仅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就从京都到了奈良。
此地亦是东瀛旧都,同时也是释教中心,在迁至现今的京都之前,曾有八代倭人天皇定都於此。传闻西晋年间,更有献帝玄孙刘阿知携其亲族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东渡避难,
后於此地休养生息直至如今,於此留有名为“阿知宫”的遗蹟。
对於其他的古蹟,如今的陈阳毫无兴趣,一心只扑在了传闻中的第一任天皇、也即神武天皇的陵墓之上。
中原的皇帝他实在见过不少,对於进入这倭人的皇陵,自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反倒有些跃跃欲试。
此陵位於奈良境內傍山的东北山麓,与中原地区的皇陵不同,占地面积实在不大,
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个低矮的小山包,长、宽皆只有十余丈,而高则只有三丈,周围则环绕有两道壕沟,东西各有一片茂密的树林,种植的多是櫸树与杉木。
粗看上去,这皇陵绝谈不上气派二字,规格甚至比不过中土的一些豪族。但考虑到其年代,也算是情有可原。
墓葬之地的好坏,主要看其风水格局如何,至少在中土,陈阳所掌握的《撼龙经》、
《疑龙经》、《葬法倒杖》都很实用,只是不知能否在东瀛同样也能派上用场。
“此地坐北朝南,虽然低矮了些,但东有青龙昂首,文气匯聚;西有白虎伏地,避血光之灾———”陈阳观望了一会局势,道:“虽说龙脉之气不甚强,却是块能藏得住的地方,为了提升格局,还特意挖了几重壕沟,也是用了些心。”
虽然陈阳对这地方的格局评价不高,但这一块地用於安葬王侯,也是绰绰有余。
傍山实为东瀛三大神山之一,此地也属龙脉结穴之所在。其山形如太师椅背,发脉于吉野山地,经三轮山、香具山至傍山形成“三山聚气“,暗合《撼龙经》“千里来龙“的结穴之论。又有初瀨川呈九曲环抱,犹如一条玉带,水位丰盈。西北侧又有人工开凿的“忌火川”引流截煞,有效化解西北乾位的来风冲射,正是一个所谓“三山二川局”。
可见,虽然同样事物在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说法,但目的却是殊途同归一一以先人陵寢占住风水宝地,为的正是利用龙脉之力,为墓主及子孙后代谋福荫。
因此,无论中外,葬法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通用的。
土御门家是安倍晴明的后人,祖上也可算是贵族出身,而东瀛的贵族追根溯源都来自於皇室,所以,这神武天皇陵也可算是土御门晴浩的祖坟。
被陈阳当面这么评点,土御门晴浩的面上难保有些尷尬,於是催促道:“陈掌门,如今正是黄昏,天一会就要黑了,不如你还是赶紧动手.—”
先前不肯来的是你,如今催著开工的也是你陈阳见暮色昏沉,確实一会儿便要天黑了,虽说以他的目力,无论白天黑夜都不影响视物,但赶在天黑之前先定下位置,多少也更方便,同时也好节省些时间。
这低矮的山包不过只是陵墓上方的封土,下方一般还有夯土,再向下才是墓室所在。
以这山的规模,想要修建大型地宫应当是不可能了,墓室多半也大不到哪里去,如此一来,找准位置便是个问题。
若是定的位置偏了,与墓室正好错过,那就算是將地挖穿,也难有收穫,
但作为精研《撼龙经》的搬山道人,陈阳自不会犯这等错误,看出了这格局之后,他就知道下方墓室必然是南北走向,且中轴线恰好从这封土最高点的下方经过。
其余人都远在数里之外,眼下在这皇陵的只有陈阳、土御门晴浩两人,附近守墓的早被障眼法骗过。因此,一应器具都只有陈阳自己携带,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