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像播音腔,但也绝对是上乘水准,几乎听不出任何口音。
这就和缅甸境内的中文有很大区别了,此地的方言占比很大,要是谁能说一口这样的话,那都会被视为异类。
“恩人,有人在打仗吗?”
雾非雾拿出手枪双手紧紧抓着放在身侧问道。
“听起来是,而且这枪的声音也很有意思。”
“啊?这个还能听出来区别吗?我感觉都是一样的。”
“区别肯定是有的,你听的少听不出来很正常。
靠南边这一路里,好像有cq-a,数量还不少;靠北边的那一路里主力是hk53,这两种都不是缅甸本地武装常见的枪械,所以到底是谁跟谁打起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项骜纳闷儿之际,没想到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花非花”
开口了,她也学着自己妹妹用一样的称呼道:
“恩人,这里的民兵很多都用cq突击步枪的,您怎么说没有呢?而且和hk53用的都是556毫米子弹,您是怎么分辨它们的?以及cq本身就是仿制品,如果开火的是它的原型呢?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
这边很奇异的看了她一眼,道:
“你懂点枪?”
“花非花”
赶紧摆摆手,道:
“不敢说懂,只是听过一点,因为相中我的那个白进深很喜欢射击,在靶场的枪法也不错,为了向我显摆就拉着我去了好几次,每次都给我讲不少这方面的东西,还让我打过几次,我记住了才说的,在您这里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
“听了几次就能说出这些已经不赖了。
至于我是怎么辨别的,也很简单——它们虽然用的弹药规格一样,但射药不一样,cq系列用的是华夏自产的双基扁球射药,hk53用的是北约统一标准的,两者在燃、能量密度,以及膛压上的区别导致弹头飞出后声音不一样,前者听着爆破感更强,后者则要偏清脆一些。
而缅甸民兵的确多有装备cq突击步枪的,比如克钦邦的人,但那是cq基本型,仿制的是16a1,在此基础上稍微做了些小改动;不过现在听到的是cq-a,仿制的是4a1,两者在外形上几乎一样,不过若仔细分辨枪声的还是能听出区别的,道理和上面说的一样。
至于cq和cq-a在使用同样弹药、同样射药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区分出来的,这个和枪管长度有关;cq的有5055毫米,cq-a的因为是卡宾型所以只有371毫米,而枪管短了了会让射药燃烧不充分,枪焰更大,分贝也更高。”
项骜解释道。
“花非花”
一脸长见识的表情,回:
“恩人果然比白进深专业。”
“姐姐这是什么话,恩人哪里能是那个恶少能比的。”
雾非雾接话道。
这边没有接茬儿,他将机枪两脚架打开,迂回了一个弯,然后找了一块大石头。
“还是老规矩,在这儿等我,我上去看看。”
等爬上去了,还真别说,即便仍然有雾,但这雾并不厚,近距离还是居高临下的观察,是能看清不少细节的,只见交战双方各有十来个人,大差不差的样子,眼下都躲在乱石和零星树木后面对射,只是能见度低又藏得严实,所以目前还没看见谁让谁造成伤亡,纯纯的全听响儿了。
然后是衣服,使用cq-a这一边全员便装,但一看脑袋就知道这不是普通人,各个三毫米的平头,暴露在外的皮肤也是黝黑结实,明摆着都是经受过长期且系统军事训练的作战人员。
而使用hk53的那一队也不赖,从头到脚一身干战术服,可体的战术装具,这些都显得他们更加专业一些,不过在战斗技能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项骜默默的拿出了身上最后两枚d51手榴弹,然后在心中默默的计算好数据,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着将它们扔了出去,两队人马头顶各是一枚。
不过他不想将这些人杀死,毕竟敌我不明,所以这两次投的都很有技巧,虽然是空炸,但炸高却非常大,让冲击波散下去时覆盖面广却杀伤力已被垂直距离削减了大半。
由此导致能波及到身体的剩余部分只够将人震晕却不会杀死或致残。
这要对高度的把握达到何等精确自不用说,总之是一击得手。
两声闷响后,交火声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