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走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最终还搞出了“科举制”
这种在当时看来堪称bug级的官员选拔制度?真的是因为秦始皇、汉武帝他们脑子比周天子好用吗?
根子,还是在生产力上。
铁器牛耕的普及,让小农经济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井田制,原先那种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封地,开始被更高效的、以郡县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所取代。
国家需要修长城、治黄河,这种级工程,靠以前那种“诸侯联军”
模式根本玩不转,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调动全国的资源。
于是,一个庞大的、需要专业人才来管理的官僚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察举制、征辟制,这些早期的“内测版”
软件跑了几百年后,终于在隋唐时代,迭代出了“科举制”
这个革命性的正式版。
再看看那个已经死在「深海dlc」的英国。
资本主义的种子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种下,但直到19世纪,当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掌控全球贸易与广袤殖民地,事务变得空前复杂时,原先那套国王拍脑袋、贵族靠继承的“恩赐官职制”
就彻底不够用了。
管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需要的不是国王的亲戚,而是懂会计、懂航海、懂法律的专业人才。
于是,以1854年《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为标志的现代文官制度改革,也就成了必然。
说白了,都是被生产力逼的。
主世界的夏国,在【长征计划】下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制度改革。
名头听起来还算温和:「ai辅助治理」,但这背后到底是谁辅助谁,可就是个有趣的问题了。
政治制度也有相应的变化,林天鱼曾经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学术期刊上面看过,学术全名是赛博无比的「人工智能代理下的民主集中制」,ai-de1egateddeotra1is。
历史上,苏联曾有一个名为“ogas”
的宏大计划,试图用遍布全国的计算机网络,构建一个终极的、全自动化的计划经济体系,这也是夏国相关计划的来源。
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个计划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放弃了。
其中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理由,便是当时的部分高层认为,这种将一切都交给冰冷机器来计算的模式,过于“极权”
,会扼杀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的原因嘛……包括技术上的局限、庞大官僚体系的内部阻力。
谁也想不到,在【幻想】降临,老大哥反而不那么“极权”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