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核心,就是模仿虫子的生物特性和作战模式,创造出一支同样悍不畏死的机械军团。
所以那群灰白色的机器人,才会设计得那么像虫子。
它们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形机甲,而是被当成“人造虫群”
来用的。
那些被称为「机械师」的特殊个体,就相当于虫群里的“脑虫”
,负责在后方指挥这些钢铁虫群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林天鱼还挖出了一个让他都感到有些意外的“历史真相”
:那套机械体技术,似乎……并非古代人自己研究出来的。
即使是在这些残缺不全的数据里,也能清晰地看到,这套技术的源头,被标注为“古已有之”
。
那感觉,就好像现实世界的考古学家,忽然从金字塔里挖出了一台还能正常开机的笔记本电脑。
古代人所扮演的角色,并非“明家”
,更像是“幸运的拾荒者”
与“技术破解小组”
,他们只是现了这套远自身理解范畴的“天外科技”
,然后,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开始尝试对其进行逆向工程与……有限度的“魔改”
。
这一点,从那些机械体早期的应用领域就能看出来。
在“泰伦虫群”
爆之前,这些灰白色的机械体,并非被用于战争。
在那些零碎的民用档案里,林天鱼看到了它们的身影。
有的是高效的“工程机”
,在环境恶劣的星球上进行着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则被用于灾难救援,凭借其坚固的装甲与精准的动作,从倒塌的建筑废墟中搜救幸存者。
而真正让不了解真相的人感到头皮麻的,是从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技术文档里,看到的一项关于“高级处理器”
的制造成本。
那并非什么稀有的导材料,也不是什么结构复杂的量子芯片,那玩意儿的“耗材”
……是一颗标准的人类大脑。
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将一个活生生的健康成年人类,送入一台被他们称之为“裂解扫描仪”
的机器。
这台机器会在扫描并复制其完整神经结构的同时,将其大脑从物理层面上彻底“消解”
掉,最终生成一枚「次生核心(高级)」。
而这台同样是“古已有之”
的裂解扫描仪,其工作原理,古代人自己也搞不明白。
它就像一座无法被理解的、充满了屎山代码的黑箱。
反正它能用,效果还好得出奇,那就没必要去动它了。
显然,这种充满了伦理争议与人道主义灾难的“耗材”
,即便是面临着末日危机的古代人,也无法大规模地接受。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器官定向克隆培育。
他们不再需要牺牲宝贵的“公民”
,而是转而在巨大的培养槽里,培育出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纯粹的“生物质容器”
。
这些“容器”
从诞生到“成熟”
,自始至终都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通过营养液维持着最基础的生命体征。
它们存在的唯一价值,便是在其颅骨之中,培育出一颗健康、结构完整、却又如同一张白纸般空洞的成年人大脑。
这份充满了伦理争议的“解决方案”
,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之下,最终还是被强行通过了。
一座座巨大的、如同蜂巢般的“大脑农场”
被建立起来,源源不断地为前线那些嗷嗷待哺的钢铁虫群,提供着最核心的“有机处理器”
。
“器官定向克隆培育”
技术,其消耗的资源与时间成本,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每一颗“空白大脑”
的诞生,都需要耗费足以维持一个小型殖民地数周运转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林天鱼看着这份解决方案,觉得这帮古代人的路子,是真有点野。
这帮古代人自然不甘心永远被这种高昂的“耗材”
给捆住手脚。
于是,「铁虫」计划的另一个,也是更深层的研究目标,便应运而生了:开一种成本更低、可大规模量产的“人造处理器”
,来彻底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