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2+2”
本科培养模式」。
大一的时候,所有新生,无论来自哪所大学,修读何种专业,都将被彻底打散,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大通识教育。
这便是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天之骄子,会被混编进同一个“新生联合区”
,甚至分到同一间宿舍的根本原因。
在这至关重要的“基石之年”
里,他们需要修满一系列涵盖了数学、物理、逻辑学、信息技术、乃至“灵能理论基础”
等领域的必修课程。
其目的,便是为这些心智与能力都尚未完全定型的年轻人,打下最坚实、也最广博的知识地基。
当他们完成了这段通识教育,对各个学科领域都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分流”
。
届时,他们将根据自己第一年的学业成绩、个人兴趣、以及最重要的,自身职业与天赋的契合度,来最终选定自己未来几年要为之奋斗的、具体的专业方向。
一个觉醒了元素相关天赋的物理系学生,和一个觉醒了物质相关天赋的物理系学生,他们在大二之后所要选择的细分方向与课程,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可能会专注于高能物理与能量场论,而后者,则或许会转向材料科学与力学结构,去研究如何锻造出更加坚固的铠甲与盾牌。
而林天鱼现在所期待的,便是当他一年后,在数学系内部选择诸如“纯粹数学”
、“应用数学”
或“密码学”
这类细分方向时,学院会为他们这些选择了不同道路的学生,重新指派一位……嗯,至少看起来更“正常”
一点的辅导员。
至于现在……
他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充满了中二气息的群聊名称,无奈地叹了口气。
“‘屠龙者集会’……屠的是什么龙?是那些盘踞在数学理论巅峰,困扰了人类数个世纪的猜想与悖论?还是说……是真的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