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申请的最后,他还特意勾选了一个选项——“匿名申请”
。
这是【征】为了保护一些进行敏感课题研究的学者而设置的功能,虽然并非绝对无法追溯,但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追踪的难度和保密等级。
林天鱼看着自己洋洋洒洒写下的几百字“申请报告”
,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借鸡生蛋”
。
他没有直接索要“翻译”
,而是将自己的需求,伪装成了一个“学术研究”
的环节。
这样一来,就算【征】在后台对这次请求进行分析,大概率也只会将其归类为“一次普通的学术辅助服务”
,而不会立刻联想到什么“伪造文物”
的惊天大案上去。
毕竟,每天通过【征】进行各种古文翻译、文献比对的学者和学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他这次的请求,混在其中,毫不起眼。
他点击了“提交”
按钮。
屏幕上弹出了一个提示框:【您的学术辅助申请已提交,正在进行优先级评估,请稍候……】
林天鱼端起咖啡,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心中却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这就像一场豪赌。
赌注,就是自己的未来。
他赌的,是【征】那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在着某种“人性化”
的、或者说“规则化”
的盲区。
赌它不会对一次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学术请求”
,进行最高等级的、刨根问底式的审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就在林天鱼几乎以为自己的申请要石沉大海时,手机屏幕终于亮了起来。
【评估完毕。
您的申请符合“青年学者扶持计划”
标准,已通过。
翻译结果将在一分钟内生成,请注意查收。
祝您学术研究顺利!
】
成了!
林天鱼看到那行绿色的“已通过”
字样,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甚至能想象到,在【征】的某个子程序里,自己已经被打上了一个“热爱学习、积极探索的优秀青年”
的标签。
不到一分钟,一份pdf文件就送到了他的手机上。
他点开文件,只见三段由标准的楔形文字符号组成的“诗篇”
,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每一个符号的笔画、角度,都完美得无可挑剔,充满了古朴而庄严的美感。
在文件的末尾,【征】甚至还贴心地附上了一份详细的“翻译注释”
,解释了每一个词汇的选择理由,以及其在苏美尔语境下的多重含义。
专业!
太专业了!
林天鱼看着这份堪称完美的“翻译稿”
,心中对【征】的强大,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毫不怀疑,如果自己拿着这份东西去找全世界最顶尖的亚述学专家,对方也绝对挑不出任何毛病。
“软件”
和“核心代码”
都已经准备就绪。
接下来,就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这些虚无缥缈的文字,真正地刻印在“硬件”
之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诗篇的内容已经敲定,最关键的“施工图纸”
也已到手。
现在,林天鱼所要做的,就是将这虚拟的蓝图,变成一件真实存在的、能够承载千年谎言的实物。
是时候……开始玩泥巴了。
林天鱼收起手机,离开了咖啡馆。
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手机上搜索起了如何仿制古代泥板的视频。
他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极其冷门的话题,没想到,网上竟然还真有不少相关的教学视频,大多是一些历史爱好者、手工up主,或者博物馆的科普栏目制作的。
他点开一个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才现,制作一块合格的泥板,远不是他想象中“随便拿点土混点水就能做”
那么简单。
视频里的手工艺人,用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语调,详细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
“先,是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