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朋你们华鼎地产对这个项目怎么看?”副市长问。
“很有潜力。”沈南朋靠在椅子上,“浦江区的位置好,周边配套成熟,改造后的升值空间很大。但问题也很明显。”
“什么问题?”
“拆迁成本太高。”沈南朋说,“按照现在的补偿标准,光拆迁就要花掉二十亿。剩下的钱做开发,根本不够。”
“那你的建议呢?”
“引入TOD模式。”沈南朋说,“把地铁站和商业综合体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分散风险。”
副市长点点头:“有道理。”
会议继续进行,各种意见不断碰撞。
陈浩一直在观察沈南朋。这个人说话很有分寸,既不锋芒毕露,也不唯唯诺诺,每次发言都能点到关键。
“小陈。”张教授突然叫他,“你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陈浩。
陈浩站起来,心里快速整理思路。
“我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陈浩说,“第一,在拆迁补偿上,可以考虑用房换房,而不是单纯的货币补偿。这样既能降低现金压力,也能给居民更好的保障。”
副市长眼睛一亮:“继续说。”
“第二,商业配套不要贪大求全。”陈浩说,“浦江区的居民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应该多做社区服务,比如养老中心、幼儿园、社区医院。这些配套不一定赚钱,但能提升整个项目的口碑。”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有意思。”沈南朋突然开口,“这位同学是?”
“我的门内弟子,陈浩。”张教授介绍道,“交大管理学院大一的。”
“大一?”沈南朋有些意外,重新打量了陈浩一眼,“年纪不大,想得倒挺深。”
“沈总过奖了。”
“不是过奖。”沈南朋笑了,“你说的以房换房,我们华鼎正在研究。至于社区配套,确实是个好思路。”
副市长也点头:“陈同学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会议又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敲定了几个关键问题。
散会后,沈南朋主动走到陈浩面前。
“陈浩是吧,留个联系方式。”沈南朋递过名片,“以后有机会多交流。”
陈浩接过名片,心里一阵激动。
这就是他要的机会。
和沈南朋建立联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做的是证明自己的价值,让这个未来的地产大佬真正重视他。
走出市政府大楼,张教授拍了拍陈浩的肩膀。
“不错,今天表现得很好。”张教授说,“沈南朋这个人眼光很高,能让他主动要联系方式的年轻人,你是第一个。”
“老师,沈总是什么来头?”陈浩明知故问。
“华鼎地产的创始人,三十岁就做到了十亿身价。”张教授说,“这个人很厉害,白手起家,每个项目都踩在风口上。如果能跟他学点东西,比在学校上十年课都有用。”
陈浩点点头,心里已经在盘算下一步的计划。
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七点。
陈浩刚进宿舍,就看到张凯在打游戏。
“浩哥你回来了!”张凯扔下手柄,“你今天去哪了?神神秘秘的。”
“见了几个人。”陈浩没多说。
“对了,石学长找你好几次了,说有重要的事。”
陈浩掏出手机,果然有三个未接来电。
他回拨过去。
“陈总!”石岳的声音很激动,“好消息!我们的MVP做出来了,明天可以开始测试!”
“这么快?”
“我们团队这周基本没怎么睡觉。”石岳说,“你明天有空吗?过来看看?”
“行,明天下午。”
挂了电话,陈浩躺在床上,想着这一周发生的事。
石岳加入团队,张教授收他为徒,见到了沈南朋……每一件事都在按照他的计划推进。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旧城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利益太大,各方势力都在盯着。他一个大一学生,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沈南朋。这个人现在虽然对他有些兴趣,但也只是出于好奇。想要真正建立合作关系,他必须拿出足够的价值。
想到这里,陈浩坐起来,打开电脑。
他要做一份详细的旧城区改造分析报告,把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建议都写进去。
这份报告,会是他送给沈南朋的见面礼。
也会是他进入魔都地产圈的敲门砖。
窗外,夜色渐深。
陈浩的房间里,键盘的敲击声一直持续到凌晨。
陈浩坐在张教授的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窗外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十月的上海,秋意渐浓。
“这次旧城区改造项目,政府的决心很大。”张教授放下手中的茶杯,“不过市场上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