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官,却不顾大局亲临前线操作,是对自己手下能力严重不信任的行为,长此以往,上下离心,不是善事。
这一下子算是刺激到了牢蒋的敏感肌了。
洋人媒体怎么吐槽自己他无所谓,反正他们手伸不了这么长,管不到自己,只要钱给够就没事。
至于治下的百姓,或者说屁民心里怎么想,他压根无所谓,开玩笑,别小瞧了歼敌一亿,虎踞小岛的《中央日报》含金量啊。
这个在国统区广泛发行的报纸足以把一些关注战事的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觉得淞沪战事那边的战况还是双方僵持不下,甚至国军隐隐占据上风呢。
毕竟全国各地方部队都去淞沪战场助阵了,怎么打也该赢了。
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是这样,但牢蒋唯独受不了组织那边的发声渠道嘲讽自己。
毕竟当初四渡赤水期间是老蒋这个青铜选手唯一打过一次钻石级别的操作,一直持续到他开始微操,然后就寄了。
这时候对方竟然揭自己的黑历史?一句又一句的娘希匹从他嘴里冒,收音机更是被他砸了一台又一台。
可对于了解自己顶头上司的国府将军而言,这是一个最佳时机,赶紧把牢蒋送回金陵的一个台阶。
贴心的,便送上几句莫要让红党看了我等的笑话。
直接点的,就差拍胸脯说,委座你赶紧回金陵坐镇,淞沪守不下来,不用你军法从事,我必战死在疆场上。
虽然他们也都清楚,哪怕牢蒋回金陵一样可以微操军令传达,但这一来一回,足以让他们以各种理由说自己没接收到,到时候崩掉几个通讯兵交差便完事了。
有了来自组织的最佳助攻,牢蒋也就坡下馿,终于从淞沪战场又跑回金陵坐镇了。
一众国府将军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混乱的指挥体系少了最高层微操,对他们这些指挥官来说,压力真的少了许多,精力也能相对集中一点,不用想着应付来自牢蒋的问责。
而在这样稍显轻松的氛围下,战场却变得更加惨烈了。
日军这边也收到了牢蒋溜回金陵的消息,也明白国军这边指挥调动不会再像牢蒋在的时候那般滞涩。
知晓再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好事,便一下子发了狠,一口气调动了多个主力师团增援淞沪战场。
这么大的军事调动自然瞒不过所有人。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民国二十六年的十月中旬,淞沪会战即将到达尾声。
这一天,王一依旧在报社这边打坐调息,想要趁着这最后一点空暇时间,搞清楚逆生三重的前路到底在何方。
李强便带着刘谓一路风尘跑了过来,上来就给王一甩了个大料。
“咱们那边已经跟日本人交上火了。”
“战况怎么样?”
“输了,这是组织那边让我必须交给你的信,里面还有具体战况,你自己看吧。”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