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一在9月15日给日方传话自己不再下场干预战事到21日这一周的时间里。
日军依靠着飞机舰炮的火力,步步推进,国军这边则是边打边撤,白天躲炮,晚上发动夜袭猛攻。
以24小时为周期,以人命为代价,与日军打出一段长时间的僵持。
只是这种僵持的代价便意味着又有一支国军主力部队被彻底打残,退出了王牌部队的序列。
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王一也没闲着。
他虽然不再下场干预战事,但手上的活可一点都没少。
别忘了,他从罗店战场上带回来的,不仅有郭汝瑰这个隐藏自己人和他的残余部下,还带过去了一支自己人组成的学生记者队伍。
这支记者队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记录和采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日军作战方式,用手上的纸笔通过采访国军士兵,确定敌我双方之间在单兵技战术方面的差距。
不将这些第一手资料搜集,汇总,再以报纸的方式发行出去,根据地那边的同志可得吃大亏。
对于王一自身而言,那就是让他借着这场战事给自己好好练一次手,在舆论战方面。
王一作为一个后来人,他太了解舆论战上的被动是一件多难受的事,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这方面吃了太多亏。
建国前是国府这边各种夸大其词,混淆是非,搞得百姓先天上对国府没有一点信任度,百姓对国府有没有信任他无所谓,就是连累到了先生他们那边,在那些没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开展群众工作还是开辟根据地,都算得上困难重重。
建国后就更不必说了,跟西方的口水仗就没停过,只是奈何当时一穷二白,一心想着勒紧裤腰带搞生产,真的是一点人手资源都掰不出来。
只能由着西方在那颠倒黑白,搞到最后,生产力是发展起来了,肉身的腰杆子是硬了,结果脑子里的腰杆子软了大半截,整个社会风气都被西方舆论把控住,弄出一堆抽象的大活。
现在距离建国还有十二年,中间还有这么多仗要打,但有备无患嘛。
这时候要能培养出来一批人,日后开展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还是跟西方舆论打口水仗什么的,也不至于哪哪都没经验,哪哪都缺人。
所以就有了大陆日报这个报社的出现。
这是当初王一在美服开新号,搞出大陆集团这个新兴财团后第一时间搞出来的报社,并在第一时间将其安排到民国上海滩的租界内。
美名其曰就是中日双方早晚有一战,既然要打,咱们想要从中获利就得以中立第三方的视角搞清楚,投资哪一方更有回报不是。
办报纸,招一批记者去详细记录发生在民国里的一切,作为参考资料就是最好的办法,毕竟背景摆在那里,国府那边也犯不着因为这些事跟一个美国新兴大财团过不去。
在抗战没彻底爆发之前,大陆日报也跟其他外资报社一样,报导一下时政,风月花边新闻,连载一些当下文人写的读物。
也就关外沦陷那段时间,在王一的授意下将日本在关外抓中国百姓去做人体实验的事报道了出来。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