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一郎少将,在这里构筑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坚固防线。
三道战壕、五层铁丝网、交叉火力点的碉堡群、深达三米的反坦克壕。
渡边一郎坚信,凭借这套乌龟壳,他至少能顶住八路军一个星期的猛攻。
戴维斯上校举着蔡司望远镜,站在后方的一处高地上,冷静地观察着远方的日军阵地。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套防线的难缠。
“典型的攻坚战。”
他对自己身边的副官评价道,“如果换做我们的陆战队,至少需要一个重炮营,进行长达两小时的炮火准备,然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逐个清除火力点。
预计伤亡率会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他的话音刚落。
大地,开始颤抖。
不是炮声,而是一种低沉的、连绵不绝的轰鸣。
仿佛有一头史前巨兽,正在地平线下苏醒,出饥饿的咆哮。
戴维斯猛地调转望远镜。
下一秒,他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景象。
数十辆涂着墨绿色迷彩的半履带装甲车,像出膛的炮弹,从隐蔽的沟壑中猛然冲出!
车上,坐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的钢盔下,是一张张年轻而冷峻到没有表情的脸。
在装甲车两侧,是履带滚滚的坦克集群,黑洞洞的炮口昂扬向上,杀气凝成实质!
一支成建制的、完全机械化的突击部队!
“上帝……”
戴维斯身边的副官嗓音颤,“他们的行军度……这怎么可能!”
在他们的视野里,这支被李云龙命名为“铁流”
的突击部队,没有进行任何火力试探,没有展开疏散队形,而是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姿态,像一把烧红的钢铁刺刀,直直捅向日军最坚固的防线!
“疯子!
他们在自杀!”
戴维斯下意识地吼了出来。
如此密集的队形,在西点军校的任何一本教材里,都等同于自取灭亡!
这简直是日军炮兵和机枪手最完美的活靶子!
然而,日军的炮火,并未如期响起。
就在“铁流”
部队前方数百米的天空中,几架小到肉眼无法察觉的“游隼”
无人机,早已将日军炮兵阵地的坐标,实时传回了后方。
李云龙站在指挥车上,抓着步话机,出了他最钟爱的怒吼。
“开饭!”
下一秒,万雷齐鸣!
部署在后方的“铁犁”
火箭炮阵地,出了撕裂天空的怒吼!
数百枚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白色尾焰,在空中汇成一股钢铁风暴,精准地覆盖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和后方的指挥部!
剧烈的爆炸,将那些地方瞬间变成了一片沸腾的火海!
旅团长渡边一郎甚至没来得及出一道命令,就在指挥部里被高温和冲击波撕成了碎片。
前沿阵地,日军的机枪刚刚嘶吼起来。
“铁流”
部队两侧的坦克,几乎在同一时间开火!
精准的点名!
一炮一个!
那些让步兵绝望的坚固碉堡,在坦克炮面前,脆弱得如同饼干,被一个个精准地敲碎!
戴维斯手里的望远镜在剧烈颤抖,几乎握不住。
他看到了什么?
步坦协同?不!
这是越步坦协同的,一种他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作战模式!
无人机实时侦察、远程精确炮火de(斩)、坦克狙击拔除、机械化步兵高穿插……
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像一台精密的杀戮机器在运转!
这根本不是一场战斗!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工业化拆迁!
不到一个小时。
战斗结束了。
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还在流血的伤口,整支“铁流”
部队,几乎毫无伤地穿插了过去,直扑其纵深。
戴维斯一行人,乘车穿过还在冒着黑烟的战场。
到处都是被炸成零件的火炮,被掀翻顶盖的碉堡,还有日军士兵扭曲焦黑的尸体。
没有惨烈的拉锯战,没有血腥的白刃战。
只有一边倒的,碾压。
戴维斯站在一辆被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