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湖洪县的官场呈现出一种极为奇特的景象。
县长李卫民雷厉风行,亲自挂帅的“自查自纠”
工作组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建设、国土等领域掀起了一场问责风暴。
每天都有干部被约谈,几个被当作“典型”
的项目负责人被迅立案调查。
一时间,县政府大楼里人心惶惶,李卫民的威信似乎在这次“刮骨疗毒”
中得到了重塑。
而在风暴的另一端,县委大院,尤其是书记办公室,却显得异常平静。
陈净按部就班地批阅文件,听取汇报,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召集农业局的人,讨论起了大同村雪花石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下一步规划。
他仿佛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日常工作中,对李卫民那边的大动作不闻不问,更没有对洪湖大桥表现出任何额外的关注。
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反而让一些嗅觉敏锐的官场老油条感到了不安。
他们看不懂陈书记的牌路,只能更加谨言慎行。
与此同时,交通局局长高健,则成了全县最“忙碌”
也最“不务正业”
的局长。
他几乎天天泡在各个科室,一会儿拉着技术员讨论未来道路的规划方案,一会儿又亲自带队去乡下勘察破损的路面。
他催得最紧的,反而是全县交通指示牌的更换和道路绿化带的补种这种“鸡毛蒜皮”
的小事。
这种“外行领导内行”
的作风,让交通局内部不少人暗地里直摇头,觉得这位新局长虽然正直,但在抓重点工作上,还是嫩了点。
然而,没人知道,每到深夜,高健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后。
他摊开洪湖大桥的结构图,用铅笔在上面画出上百个密密麻麻的标记,反复推演,最终选定了十二个最致命、也最隐蔽的检测点。
这些点位,有的在桥墩的水下部分,有的在主梁的承重连接处,非顶级的专业设备和专家,根本无法在不破坏主体结构、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完成取样。
他将这份凝聚了心血的图纸,连同所有关键档案的复印件,在一个雨夜,亲自送到了陈净的家中。
“书记,万事俱备。”
陈净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图纸,只说了一句:“辛苦了。
等风来。”
三天后,风来了。
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商务车,和一辆不起眼的厢式货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湖洪县城,住进了一家刚开业、位置偏僻的商务酒店。
车上下来几个人,为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眼神锐利的老者,正是桥梁专家石清源。
他身边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气质沉稳干练的年轻人,是他的关门弟子,也是国内结构工程领域的后起之秀,周毅。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官方机构,对外宣称是来湖洪县进行地质勘探的商业团队。
当天晚上十一点,夜色如墨。
陈净换上了一身黑色的便装,亲自开车,载着同样换了装的高健,来到了酒店后门。
石清源和周毅带着两名助手,已经等在那里,那辆厢式货车的车厢里,装满了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
“石老,情况就是这样。
今晚,就拜托您了。”
陈净和石清源握了握手,语气凝重。
石清源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健:“图纸我看过了,点位选得很专业。
走吧,去现场。”
一行人两辆车,避开所有监控探头,像幽灵一样,驶向了沉睡中的洪湖大桥。
凌晨一点,大桥上已经没有任何车辆通行。
夜风吹过宽阔的江面,出呜呜的声响。
厢式货车的车厢门打开,露出了里面泛着金属冷光的仪器。
在周毅的指挥下,两名助手迅架设好一台便携式的声波探伤仪和一台小口径的静音钻孔机。
“先从七号桥墩开始。”
高健压低声音,指着图纸上的位置。
一名助手通过绳索下到桥墩底部,将探头牢牢固定住。
车厢内,周毅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眉头越皱越紧。
“混凝土内部有大量不规则的空洞和裂隙,密度严重不均……这简直是在用豆腐渣当水泥!”
周毅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