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光阴再次倏忽而过。
活死人墓中,岁月仿佛凝滞,却又在细微处悄然流淌。
墓中生活清规律例,每日拂晓即起,修习内功心法,锤炼拳脚剑术,午后或研读石壁图谱,或修习音律暗器。
李莫愁天资卓绝又肯下苦功,已将古墓派武功尽数习得,玉女心经已然大成,内力精纯,招式灵动狠辣兼具。
她虽年纪轻轻,却已隐然有江湖一流高手的气象,便是与师傅林素问切磋,也能稳稳支撑两个时辰不败,所欠缺的,无非是更多实战的火候与内力积累的水磨工夫。
用膳多是清粥小菜,偶尔孙婆婆会设法弄些山珍野味。
小龙女已从当年襁褓中的婴孩,长成了一个粉雕玉琢、可可爱爱的小小女孩。
她性情天生清冷安静,不喜多言,却极黏师姐李莫愁。
李莫愁对她更是倾注了许多柔情,亲手教她识字念书,将千字文、诗词编成歌谣哄她学,耐心十足。
关于名字,也曾有过一段趣事。
小龙女入古墓后不久,林素问召来李莫愁,道:“这孩子既入古墓,便需有个正式的名字。
她随你姓李,你可有想法?”
李莫愁看着怀中冰雪可爱的小师妹,想起古墓寒玉床,又忆及祖师林朝英的风华,沉吟片刻道:“师傅,师妹肌肤胜雪,清丽脱俗,不如单名一个‘龙’字?”
“龙乃神物,潜于深渊,腾于九天,正合我古墓派幽居却身负绝学之意。
且‘李龙’二字,听起来也大气。”
她私心觉得,这比原着中只因身在古墓便姓“龙”
更合理些。
林素问默念了两遍“李龙”
,看了看小徒弟那玉雪可爱的模样,却微微摇头:“‘龙’字虽佳,于女孩却稍显刚硬。
不若取‘珑’字,玲珑剔透,玉声清越,更合她气质。
便叫李珑吧。”
“李珑……小龙女……”
李莫愁念着,觉得甚好,既保留了那份灵韵,又更添仙气。
“师傅取得好!
师妹,以后你就叫李珑啦,喜欢吗?”
小女娃懵懂,只知对着师姐笑,此事便定了下来。
私下里,李莫愁和孙婆婆仍爱唤她“珑儿”
或“小龙女”
。
这日,阳光难得透过古墓入口的缝隙,在地面投下几块光斑。
小龙女正穿着一身小小的白衣,在光斑旁有模有样地扎着马步,小脸憋得通红,却倔强地坚持着。
李莫愁坐在一旁石凳上看着,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时不时出言指点:“龙儿,腰沉下去些,对,就这样。”
这时,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传来。
林素问缓步走入这间石室。
“师傅。”
李莫愁连忙起身行礼。
小龙女也奶声奶气地跟着说:“师傅。”
林素问微微颔,目光在小龙女身上停留一瞬,便看向李莫愁:“莫愁,随我来。”
李莫愁心下微疑,嘱咐小龙女自己好生练习,便跟着师傅走到了另一间僻静的石室。
林素问转身,静静地看着她。
十六岁的李莫愁,身姿窈窕,容颜清丽,眉宇间既有古墓传人的冷冽,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灵动与锐气,武功已臻至一流,放眼江湖,年轻一辈恐难有敌手。
“莫愁,”
林素问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淡,“你收拾一下,三日后,下山去吧。”
李莫愁闻言一怔,豁然抬头,眼中满是惊讶与不解:“师傅?您……您让我下山?可是,古墓门规……”
不是要断绝尘缘,永居古墓吗?
林素问似乎早料到她的反应,缓缓道:“门规是祖师大忌情伤,恐弟子重蹈覆辙,为情所困,为世所欺,故而定下避世之规,非是绝对禁止下山。”
“”
昔日我亦曾下山历练。
只是需心志坚定,不为外物所惑。”
她看着李莫愁,眼神复杂:“你六岁入古墓,十年光阴,为师能教的,已倾囊相授。”
“你天资之高,悟性之强,远我预期。
如今你武功已成,所缺者,唯有红尘历练,见识人心鬼蜮,印证武学之道。
古墓虽好,却也是一方囚笼,长久困守于此,于你修为再无益处。”
她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