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专业的团队才能运行。
您那边……恐怕也用不上它们。”
王明远的话音刚落。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颇为精干的中年研究员猛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一把抢过王明远手中的清单。
“不行!
绝对不行!”
眼镜研究员的声音尖锐而激动。
他指着清单上被苏瑶圈走的一台大型能量场生器,“这台‘灵枢iii型’生器,是我们‘新型灵韵装甲’动力核心测试的关键设备!”
“它现在正全天候运行,为我们的项目提供核心数据支撑,把它拿走?那我们苦心钻研了五年的项目怎么办?!
直接宣告失败吗?!”
他越说越激动,目光扫过苏瑶,带着强烈的敌意和恐惧。
甚至抬手指向旁边脸色还有些苍白的李耀:“就像李耀的项目,被苏委员的技术取代了,他……他也不用‘活了’!”
这话虽然难听。
却赤裸裸地揭示了科研项目对研究员而言等同于生命和前途。
项目被断送,科研生涯也就基本宣告终结。
“对啊!
王所,不能给啊!”
“我们项目军方可是一直在催进度,耽误了前线换装,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研究所的资源本来就紧张,这些高精尖设备都是按项目分配的,怎么能说拿走就拿走?影响的是整个研究所的科研进度!”
“苏委员,您虽然贡献巨大,但也不能以一己之私,浪费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吧?!”
眼镜研究员身后的几个同项目组成员也纷纷附和。
他们抬出军方压力、国家大义、整体进度等大帽子,核心诉求只有一个:
保护他们自己的项目和赖以生存的研究资源。
资金、设备、晋升机会。
眼镜研究员见有人支持,底气更足,挺起胸膛,声音带着一种自我标榜的慷慨激昂:
“我们的‘新形灵韵装甲’项目,是军部亲自立项的重点工程,一旦成功,能让普通战士的战斗力成倍增加!”
“这关乎整个军部乃至京都安全区的防御力量,我们团队日夜奋战,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绝不比苏委员您提供的技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