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完美融合,加之火力或许稍猛,导致药力失衡,最终……爆燃了。”
柳谨接过毛巾擦着脸,无奈道:“理论是理论,实际操作起来,差一秒都不行。
这灵火的控制,比想象中难多了。”
他原本以为凭自己庞大的灵力,炼丹还不是手到擒来?现实却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而且,”
柳谨若有所思地看着丹炉,“这古法丹方记载的‘文火’、‘武火’,太过模糊。
什么叫‘似烛火摇曳’?什么叫‘如烈阳初升’?全凭感觉,太不科学了!”
他摸着下巴,眼睛突然一亮:“得量化!
必须量化!”
说干就干,柳谨立刻让赵铭下山,去买了一堆东西回来:高精度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摄像头和笔记本——他要把每一次尝试的过程、数据都记录下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云深居的临时炼丹房里画风突变。
柳谨不再是仙风道骨地闭目控火,而是一边盯着温度计,一边看着计时器,隔一会儿就吩咐:“清虚,记录:辰时三刻,投入白术三钱,炉温感觉约等于平时烧开水……”
“玄尘,刚才那一下灵力波动频率如何?记录下来没?”
“赵铭,摄像头对准进料口,刚才投药的手部特写拍清楚点,回头慢放分析!”
俨然一副科学实验的架势。
三个徒弟也被他使唤得团团转,记录数据的,整理药材的,调整摄像角度的……
虽然过程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一次次小剂量的试错、记录、分析、调整,柳谨逐渐摸索出不同药材对灵火温度的具体反应,以及更精确的投药时机和灵力输出节奏。
失败的“黑炭”
作品越来越少,丹炉里开始偶尔能炼出一些形状不规则、色泽斑驳、但至少能看出是“丹”
的半成品。
虽然距离炼出正儿八经的辟谷丹还有距离,但柳谨相信,沿着这条“科学与玄学结合”
的道路走下去,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看来当神仙,也得讲究方法论啊!”
某次记录完数据后,柳谨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由衷地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