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望海坡的风带着刺骨的凉意,合作社的晒场上,最后一批待储存的土豆正被社员们装袋。
褐黄色的土豆裹着薄薄一层干泥,装在麻袋里沉甸甸的,两个年轻社员抬着一袋,脚步都有些沉。
三秒站在旁边,看着麻袋堆成的小山,心里盘算着——这批土豆有一万多斤,要是堆在仓库里,用不了一个月就会芽、腐烂,得找个靠谱的储存法子才行。
“爸,这么多土豆,放哪儿呀?”
小远抱着个装土豆的竹筐跑过来,筐沿沾着的干泥蹭在衣服上,他也不在意。
三秒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山脚下:“你爷爷说,老辈人存土豆都用土窖,咱们也在山脚下挖两个土窖,保证土豆放三个月都不坏。”
第二天一早,三秒就带着老周、陈老五等几个壮实的社员,扛着铁锹、锄头往山脚下走。
选好的地方在背阴处,土层厚,还不容易积水,是爷爷前几天特意指的位置。
“先挖个两米深的坑,宽三米,长五米,窖壁要拍实,别让泥土塌下来。”
三秒拿着铁锹,在地上画了个长方形的框,“老周,你带两个人挖窖底;陈老五,你跟我一起修窖壁;其他人负责把挖出来的土运走。”
铁锹插进土里,出“咯吱”
的声响,深秋的泥土硬得很,每一锹下去都得用尽全力。
老周光着膀子,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土窖要是挖好了,以后每年都能用,比建仓库省钱多了!”
老周一边挖一边说,手里的铁锹越挥越快。
陈老五则拿着锄头,把窖壁上凸起的土块敲掉,再用铁锹背把窖壁拍实:“窖壁得拍得像镜子一样平,不然潮气渗进来,土豆容易坏。”
三秒在旁边帮忙,时不时用手摸一摸窖壁,确保没有松动的地方。
两天后,两个土窖终于挖好了。
站在窖口往下看,窖里黑沉沉的,一股泥土的凉气扑面而来。
三秒拿着手电筒,顺着梯子爬下去,照了照窖底和窖壁:“不错,窖底平,窖壁实,现在就差做防潮措施了。”
他从合作社仓库里搬来几袋干石灰,分给社员们:“把石灰袋拆开,均匀地撒在窖底和窖壁上,石灰能吸潮气,还能防止虫子进去。
另外,再在窖底铺一层干稻草,把土豆放在稻草上,避免直接接触泥土。”
社员们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有的撒石灰,有的铺稻草,有的扛着土豆往窖里运。
小远也跟着帮忙,他拎着个小篮子,把土豆一个个摆在稻草上,摆得整整齐齐。
“小远,摆土豆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别把薯皮碰破了,不然容易烂。”
三秒在旁边提醒道。
小远点点头,动作更轻柔了。
土豆全部运进窖里后,三秒又在窖口搭了个木架,盖上厚厚的玉米秸秆,再铺上一层塑料膜,最后用泥土把塑料膜压实:“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防雨,窖里的温度能保持在五六度,湿度也刚好,土豆放多久都新鲜。”
接下来的日子,三秒每天都会去土窖查看。
他顺着梯子爬下去,用手摸一摸土豆的表皮,再闻一闻窖里的气味,确保没有受潮或腐烂的迹象。
“这土窖还真管用,土豆摸起来跟刚刨出来一样硬实。”
每次查看完,三秒都会跟社员们分享好消息。
半个月后的一天,县城生鲜市的赵老板突然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焦急:“三秒兄弟,不好了!
我市里的土豆卖完了,供应商那边出了点问题,暂时送不了货,你那边还有土豆吗?要是有的话,赶紧给我送两千斤过来!”
三秒心里一喜:“赵哥,您别着急,我们合作社的土窖里存着土豆呢,保证新鲜,我现在就安排人给您送过去。”
挂了电话,他赶紧叫上老周和两个社员,往土窖走去。
掀开窖口的玉米秸秆和塑料膜,一股凉气涌出来。
三秒顺着梯子爬下去,拿起一个土豆,擦了擦上面的干泥,薯皮光滑,没有半点芽或腐烂的迹象。
“大伙小心点,把土豆轻轻搬上去,别碰坏了。”
三秒喊道。
社员们小心翼翼地把土豆搬出土窖,装上车。
两个小时后,土豆送到了赵老板的市。
赵老板赶
